反对派新东票仓大失血 证炒作政治丧拉布令人讨厌
艾森网消息: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郑治祖、朱朗文、沈清丽)立法会选举过去有所谓6比4的”黄金定律”:即反对派与建制派在每次选举的得票约为6比4,但是次3区补选两者的差距就明显缩窄:反对派在3个地方选区的整体得票率大跌至47.4%,建制派则大幅上升至43.2%。各界分析,所谓”黄金定律”近年已被打破,是次差距进一步收窄,与选民厌恶拉布、无休止的争拗等有关,而唯一身为被DQ当事人的姚松炎被”二度DQ”,更证明DQ等反对派主打的政治议题已不再奏效,选民在投票时会倾向更多地考虑地区工作以至民生议题,令建制派的优势更明显。
在3个地方选区中,反对派在被视为其”票仓”的新界东的跌幅最大。反对派的范国威虽然胜出,但其得票率在3区中最低,仅得44.6%,建制派的得票率则有37.1%。
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和反对派的差距收窄了近16个百分点,令双方实力更为贴近。
被形容为”奇迹”攻下议席的九龙西,建制派的得票率上升了逾13个百分点至49.9%,港岛区也上升了近8个百分点至47.2%。反对派的得票率,在九龙西为48.8%,在港岛区则为50.7%。
建制趋团结 反对派内耗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坦言,所谓反对派与建制派的6比4得票率这比例近年已不断收窄,但是次在单议席单票制下,反对派在地区直选的优势仍然减少,主因是建制派越来越团结,反对派则不断内耗。
另一方面,反对派缺乏地区工作,每次选举都炒作政治议题,以激起支持者的投票意欲,但他们今次炒作”DQ”、人大释法、”一地两检”等,市民都反应冷淡,无法成为催票力量,但反对派至今仍有一定实力。
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术统筹宋立功则形容,反对派今次并非惨胜,而是惨败。港岛的区诺轩只险胜对手陈家佩9,000多票,反对派更失去新界东这个”票仓”,区内建制派与中间派的得票加起来已远远抛离范国威的得票。
炒作政治议题难掌握民情
岭南大学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广认为,建制派一直注重地区工作,建立了强大、深入及坚实的地区网络,令他们在每次大型的选举都较易动员,也容易估算到支持者的数目,对拉票及选举部署的方向掌握更好。相反,反对派倾向炒作政治议题,不容易掌握民情及手上”铁票”。
民建联会务顾问、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谭耀宗认为,民建联在九龙西取得1席,除了郑泳舜本身条件好外,姚松炎以”反DQ”为选举工程的主调也不成功,最后更被选民”第二次DQ”。在新界东,建制派与反对派本实力悬殊,但邓家彪是次得票也比前年参加新东补选的周浩鼎的得票多了2,000多票,范国威则较前年杨岳桥及梁天琦相加更少。
粘连”自决””港独”实倒米
新社联理事长陈勇认为,选举结果反映传统反对派一旦与”自决”及”港独”走在一起,必定”倒米”,即使大打”反DQ”悲情牌亦无作用,因为中间路线、温和反对派都不受这一套,这在九龙西及新界东特别明显。
经民联副主席、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林健锋表示,反对派得票录得新低,相信反映了市民厌倦议会拉布及议员不讲实话。未来,建制派要更团结,多做实事,物色有干劲及知名度的人选,争取余下2个有待进行补选的议席。
“实政圆桌”召集人田北辰指出,在前年立法会换届选举,建制派与反对派在九龙西和港岛的得票是四比六,今次补选却分布平均,原因是建制派较为团结,光谱聚焦,反之反对派的光谱较阔,而”DQ”一事并没有在社会引起很大回响,大部分市民都不会接受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