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派虽然过去在立法会选举上占据优势,但其优势有特定背景,优势更不会是永远不变。随着香港政治局势正出现根本性好转,”泛政治化”的氛围正开始退潮;林郑月娥特首开局顺利,多项经济民生政策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加上香港经济持续畅旺,社会近乎全民就业,香港正出现回归以来其中一段最好的时光。在这样的形势下,反对派要挑动政治风波、制造政治争拗,借此炒热选举气氛并不容易,也得不到市民的响应。3月11日的补选,选举议题并非是政治争议,而是如何维护香港来之不易的局面,如何排除政治干扰抓紧发展机遇。香港现在缺的不是搞政治的议员,而是做实事建设香港的议员,相信市民在补选会投下明智的一票。
宣誓风波中6名反对派人士失去议席,这为香港拨乱反正提供了机会。这次补选源于反对派没有依法宣誓,因而丧失议员资格,是反对派咎由自取,而非什么政治打压、政治检控。因此,反对派在这场补选中并不具有所谓”道德高地”,相反正是因为反对派议员搞出一场宣誓风波,导致纳税人要花数以千万元计的公帑举行这次补选,反对派是始作俑者,理应受到市民的谴责。
香港政局正出现根本性好转
毋庸讳言,反对派在立法会选举尤其是以往的补选都占据优势,加上这次反对派通过一场黑箱作业的初选,将其他有意参选者拒诸门外,变相令反对派可以集中票源,无疑令建制派的选战更加难打。然而,建制派在这次补选中却具有多个反对派难以企及的优势:
一是建制派在补选中展现出重团结、顾大局的团队精神,很早就协调出建制派代表,各党派亦无私地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选举工程,显示各建制派政党不但没有打各自的小算盘,更加团结一致,互相协作,打好这一场仗。相反,反对派却因为出线权而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所谓初选更引起不少党派的不满,彼此各怀鬼胎,毫无团队精神。
二是香港政治局势正出现根本性好转。习主席去年在回归20周年庆典来港视察,全面宣示中央对香港的大政方针、治港方略,强调中央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大大增强了港人的信心;习主席提醒香港社会不要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涡,需聚焦发展,引起港人对”泛政治化”歪风的警惕和反制。时任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指习主席此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香港局势正出现回归以来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好转,香港的发展前景令人鼓舞。
习主席来港视察取得圆满成功,一个主要体现就是香港局势出现好转,”泛政治化”的歪风得以遏止,社会大众将更多精力放在谋发展、求稳定上面,令反对派各种政治化炒作难以得逞。更重要的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事实上,中央对港的全面管治权有否准确贯彻落实,正正是回归以来香港最突出、最尖锐的对抗和斗争焦点所在。近期香港局势有了根本性好转,正正与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彰显,进一步得到香港社会各界的认识和支持有直接关系。
林郑良好开局 为反而反没有市场
三是林郑特首开局良好,香港进入回归以来其中一段最好的时光。林郑月娥自上任以来,扎实、高效、具针对性地开展多项经济民生工程。在上任100日就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表。短短100天之内,就做出了78项重点工作,涵盖改善行政立法关系、加强与内地和国际协作、增加教育资源、推动交通物流、发展土地房屋、改善民生社福、改革税制、支持医疗等方面。同时,林郑对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高度重视,上任以来亲力亲为,为香港经济争取支持和发展空间。林郑上任以来有成效,有担当,有原则,不但多项经济民生政策初见成效,林郑及特区政府的支持度更处于近年高位,显示林郑及其管治团队的施政方向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和认同,实现良好开局。
香港社会受”泛政治化”困扰已久,已经人心思稳,人心思变。虽然上任只有短短时间,但林郑及其管治团队已经积极推展各项工作,排除政治干扰,集中精力谋发展促民生,显示出令人振奋的新风格、新气象、新作为。在这样的形势下,反对派再依靠以往的为反而反,借攻击政府作为选举主题,怎可能得到市民支持?
3月11日的补选,选举议题并非是政治争议,而是如何维护香港来之不易的局面,如何排除政治干扰抓紧发展机遇。香港现在缺的不是搞政治、在议事厅做骚、捣乱的议员,而是做实事建设香港、协助香港把握机遇的议员,搞破坏的议员一个也嫌多,何况现在已经有20多个,相信市民在补选会投下明智的一票。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