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批消防员赶到现场,将巴士的车顶割开,拯救伤者
艾森网消息:大公报2月11日讯(记者 陈卓康)大埔公路翻巴士车祸死伤惨重,肇事九巴车长陈×明(30岁),同事称“口罩明”,昨晚被警方以涉嫌危险驾驶引致他人死亡、危险驾驶引致他人严重受伤两罪拘捕。现场有消息指,车长疑“发脾气开快车”。九巴称涉事车长在2014年入职,没证据显示他工作过劳;但有车长内部WhatsApp群组爆出“秘闻”,形容该车长是巴士迷,但“个底花晒,被闹两句搵架车出气”,更指他四年前曾高速扫栏五米。工会狠批管理层,罔顾司机工作压力,“卖钟”超时工作普遍,又指兼职车长质素参差,乘客安全难以保障。
九巴企业策划及业务发展总经理苏伟基表示,九巴会配合警方调查,并成立由独立非执董领导的调查委员会,调查事故原因及检视行车安全,预计最快一个月后提交报告。
伤者:如舞龙 睇住佢反
现场有轻伤者拍摄到意外发生初时的片段,形容“佢(巴士司机)唔应该咁快,好×快”,“睇住佢反(车),开始反(车)”,驾车如“舞龙”。有现场消息传出,车长因曾迟了开车十分钟,被乘客责备,因而“发脾气”开快车,事发后有轻伤乘客欲挥拳打司机,粗口破口大骂。有巴士迷于事发后在讨论区发放照片,拍到肇事巴士出事前的情况,又形容该名车长开车前曾与巴士迷闲聊。
九巴管理层在意外现场向传媒表示,涉事车长属沙田厂,“行车纪录良好”,于2014年入职,去年九月转做兼职。他有驾驶其他路线,也曾驾驶872线,对上一次是在1月13日。昨日意外发生时,他工作了四小时。
不过,九巴车长内部WhatsApp群组传出另一版本,形容肇事的陈姓车长“个底花晒”,工作常戴口罩,故又叫“口罩明”。陈是一名巴士迷,花钱买下退役“热狗”巴士收藏,有人形容他驾驶态度恶劣,曾经“畀人闹两句,专登撞到架车烂晒”,又指他2014年入职七个月时,驾驶46X线,在葵涌失控扫毁路旁铁栏及石柱,车头严重毁损,庆幸当时车上三名乘客无碍。
工会批“卖钟”超时工作普遍
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九巴分会副主任黎兆聪批评,管理层近年为节省成本,压榨车长待遇,近三个月不断削减车长休息时间,“卖钟”情况普遍,开工十四小时后休息三小时,有车长超时工作但没有记录。他又批评管理层,近年解雇不少具经验的“老臣子”,起用年轻管理人员,当车长是商品般管理,形容公司管理是“不见棺材不流泪”。他称,九巴约有560名兼职车长,占8300多名车长的不足一成,对路面情况不掌握,责任心及专业水平均不及全职车长。
九巴员工协会理事长施民伟称,一直反对公司为“缩皮”聘用兼职车长,难以保证兼职员工开工前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对路面熟悉情况,对乘客安全构成危险。他又称,872线一类的马场特别线,以往都会由全职车长驾驶为主,但近年人手紧张,公司都会派兼职车长驾驶。
专家:入弯不减速离心力大
大埔公路发生巴士大车祸,前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工程师卢觉强表示,车祸与车速一定有很大关系,相信涉事巴士当时车速很快,司机若于转弯时无适当减速,便会“出事”。他于约20年前开发巴士倾斜警报器,但本港至今未有巴士公司计划研发或加装,他叹气说:“巴士发生翻侧,死伤一定严重,巴士公司为市民的安全,应加快考虑安装警报器。”
促装倾斜警报器
卢觉强称,巴士转弯时,车轮会相应有少少浮起,司机感到浮起,一定要减速,如果速度不减,巴士容易翻侧。如巴士上下层均满载乘客,巴士的重量及离心力又会与没载客时有很大分别,如上层巴士满客,转弯时离心力更加大,巴士司机不能掉以轻心。他提议巴士公司,培训司机时,应尽量在巴士上加载沙包,受训司机可模拟在有载客情况下,掌握路面转弯速的实际情景,对司机及乘客都较有保障。
卢又称,20年前他已开发巴士倾斜警报器,当巴士车轮浮起至一定角度,巴士会响起警报,提醒司机,但当年没有巴士公司与他接洽。近年,不时有巴士翻侧意外,直至他退休,仍未有巴士公司表示会研发或安装警报器。他强调,巴士若安装倾斜警报器,未必能阻止巴士翻侧,但希望巴士公司如果能“做多啲”,乘客的安全相应亦多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