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应该支持依法DQ”自决式港独”主张者的参选资格,许多法律专家和时事评论员已经从合宪合法和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了许多,本文不再赘言。我的重点是,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支持依法DQ”自决式港独”主张者,是最为有效的选战策略。前者强调的是法律正当性和政治原则性,我这里强调的是选举功用性,两相不误,相得益彰!
自从选举主任依法取消几个主张”自决式港独”的参选人以来,建制阵营传出一些忧虑之声,比如,DQ很可能把补选的主打议题转变为政治性议题,使得无论是在各种选举论坛上,还是媒体舆论上,都会把这次补选的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诸如”自决算不算『港独』”、”选举主任的决定是否具备充足法律依据”之类,从而使建制候选人最擅长的经济民生议题和政纲失去发挥的机会。
笔者认为,即使这些忧虑真的存在,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恰恰不是回避讨论DQ,恰恰应该更加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支持DQ!在各种选举论坛上,建制候选人完全无须回避政治性议题,完全没有必要对DQ一事回避辩论,反而更加应该争取主动,利用DQ之下的社会气氛,直接追问反对派,别管他们是属于传统泛民,还是偷偷”过骨”的潜在”自决派”,”到底你是不是支持『港独』,到底你是不是支持『自决式港独』,到底你承不承认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呢?DQ之后,真正陷入进退失据、遮遮掩掩而难以明确表述政治立场的,绝对不是建制阵营,而是反对派!看看”香港众志”的反应:马上把网页上的”自决”主张迅速删改,但几个受访头目的口吻并不一致,有的自我澄清不是”自决”,有的说不知道为什么改了。
粤语有云:唔对嘴、唔连戏!这个迹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自决港独”派陷入两难局面──如果在DQ之后,仍旧明火执仗支持”自决式港独”,等于永久放弃参选机会,那么对于任何一个政团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与选举绝缘,从此该政团的所有成员不可能在选举上有任何机会,从此该政团没有任何议员薪津来供养参选人和政团,没有任何”金主”愿意捐资给一个没有任何政策影响力的政团。简单来说,从会员发展到财物筹措,都会陷入绝路。
反对派”提自决找死,不提就等死”
“香港众志”的”忽然”修改政纲,以及反对派参选人矢口否认自己支持”自决”,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恰恰因为这种”忽然”改口,一众支持”自决式港独”的选民又会因此而冷了心。那些抗拒中国统一、坚持”自决式港独”甚至支持”港独”的人,就是希望反对派参选人能够说出”自决”理念之类的宣言和政纲。
如果反对派候选人怕被DQ变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又如何能满足粉丝的政治偏好?如何能做到集中反对派票源?总之,DQ之后,反对派面对局面变成”提自决就找死,不提自决就等死”。
既然如此,建制阵营候选人更应该加大对反对派候选人的挤兑压力,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在所有对阵场合,追问反对派候选人到底支不支持”自决式港独”,让他们在两难局面中更加困难,让他们在进退失据的局面中失去气场、胡言乱语,让他们无法有效整合传统反对派和”自决式港独”支持者的票。
另外,不必与反对派候选人纠缠在诸如选举呈请、选举主任的决定程序乃至什么程序公义之类的细节。反”港独”就实实在在地反”港独”,不要用程序将之模糊化,法律问题留给法律界和司法机构来解决。
建制阵营候选人切勿对DQ和反”自决式港独”话题吞吞吐吐,否则反而显得建制派于理有亏,这会自损气场与自信,变相表明是建制派做错了。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这是大忌。同时,坚持让香港”去政治争拗、重经济发展”,不仅是选战策略,更是所有从政者努力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