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劣质民主?香港反对派所谓的“初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里面充满勾心斗角、颠覆协议、尔虞我诈,是“泛民”大佬幕后操纵的践踏民主的闹剧。
在所谓“初选”之前,反对派内部已讲好,任何参选的派别和个人,都要承诺要支持“初选”结果和候补人的排列次序,即所谓Plan A、B、C,不能违反协议参选。
岂料,在九龙西选区,因冯检基在选举论坛上特别提到,“初选”当选人应考虑自己会否因“确认书”关卡而被DQ,便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任何民主选举,都应该让候选人讲出当选的主要元素,互相比较优缺点。岂料,冯检基这个观点得罪了亲台派和本土派,在论坛上不断遭到嘘声喝骂,还有网络攻击。
“泛民”大佬幕后操纵
“初选”后,行政长官强调,参选人能否通过“确认书”关卡,要由选举主任决定,不是由行政长官决定。反对派立即警觉到,再DQ姚松炎的机会很大。因为无论是人大常委会的释法或法院的判决,都指姚松炎在第五届立法会的就任宣誓不合法,被取消任职资格,当然是指第五届立法会任职的资格,所以姚根本不可能再参选。
结果,亲台派的朱凯廸首先跳了出来,要求推翻排名第二的候补者资格,坚决不让冯检基参加九龙西的补选。紧接着,亲台的人民力量主席陈志全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主张,指出冯检基太老了,他要答应如果当选就得立即辞职,进行另一次补选,让本土派的人马参选。
冯检基没有屈服。不过姚松炎和主办单位民主动力召集人赵家贤说,“初选”的机制有预留弹性,持份者可要求再商讨。姚松炎说,考虑到其过往的经歷和候选人是否能团结“泛民”,签署的各方可以再讨论提出最好方案。姚更说,“初选”备忘录并未直接写明,若胜出者被DQ会由第二位替上。
亲台派就这样公开撕毁协议,后来更通过“泛民”大佬,劝退了冯检基。其理由是,从大局出发,冯的胜算不大,而且很多本土派和激进团体多数不会动员助选,冯检基一定会低票落选。更重要的是,如果民协不识大体,以后每逢区议会选举或者立法会选举,亲台派和本土派一定会派人狙击,一定要令民协灭党。这个信息更传到了民协党内,民协党内也对冯检基施加压力,冯在内外交迫之下,终于“被退选”。
所谓“泛民”大佬,其实就是美台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们早就有计划,要在这次“初选”中,推出一批姚松炎、范国威、周庭这样的亲“台独”分子,让本土派登上香港的政治舞台。既然开大水喉的就是美台势力,怎么可能让冯检基参加补选?所以他们就赤裸裸撕毁协议。后果很清楚,谁也知道,“初选”的调子早已经订好了,是谁会当选,也已经内定了。“初选”不过是走程序,当初他们谋虑不周,没想到姚松炎会遭DQ,为了补镬,他们立即说以前的规矩不算数,取得胜利的考虑才是主要因素,可以重新制定规则。
传统“泛民”被欺骗
传统“泛民”被欺骗了,有人公开撰文指如果这样不讲道义和信用,“泛民”内部的“初选”以后就没人会参加了。过去,“泛民”站在道德高地,还可以争取到选票,现在连道德和信用都不讲了,“泛民”怎样能够取信于天下?怎样还能吸引选民?民主是一个橱窗,现在公然卖假货,什么都内定,什么都有幕后操纵,那就等于把选民当成为了傀儡,侮辱了选民的智慧,杀伤力极大。
戴耀廷日前在《苹果日报》发表题目为“寸土必争 让公民社会实践风云精神”的文章,说今后的各级选举,也要进一步实践“雷动”精神,“简单说,就是在未来所有选举,透过政党协调、选民‘初选’、策略投票来增加‘泛民’取得的议席数目”。换句话说,三月的立法会普选,他们搞了虚假的“初选”后,还会重施故伎,实行2016年立法会选举所使用过的“雷动”计划,在选举的最后两三天,通过“民意测验”,打击对手,打击不听话的同路参选人,保证美台势力的选举意图得到落实。
三月补选的性质,其实是优质民主和劣质民主的竞争。反对派公开提出“要夺回四个议席”“要夺回‘泛民’的否决权”口号,实际上就是公开要瘫痪立法会、瘫痪香港的经济和民生运作。反对派的“初选”机制,最能说明这是“最劣质的民主”,则其推出的候选人,就是“专为香港倒米”的候选人。美国已经制定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安全战略,其中一个领域就是要分化中国,要大力支持“台独”,还要让香港的本土主义和“台独”结合起来,製造混乱和分裂,坚决不让香港成为“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破坏香港产业升级的黄金机遇。
基于香港的长远的利益,香港选民特别是中产阶级,一定要认识清楚,劣质民主的“初选”会给香港带来怎样的参选人。
来源:大公网 作者:陈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