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评论:浸会大学上周爆发的“占领语文中心风波”馀波未了。根据新近曝光的短片,该校学生会会长刘子颀曾爆粗辱骂老师,且一众学生在会长牵头下,更疑似做出具“非法禁锢”性质之行为。闹事学生行为被批似足“黑社会”,企图以惯常的威吓及低劣、粗暴、横蛮的手段,胁迫教职员就范。
对此,浸大校长钱大康透过发言人回应传媒查询时,称感到心痛和难过,又表明校方会按既定程序严肃跟进任何学生的粗劣行为云云。钱大康校长亦在昨日向师生校友发出以“学生操守”为题的电邮,称“只有一位同学的行为有所偏差,所有浸大人都要承受恶果”。
钱校长的表态,立场明确,措辞严厉,值得赞好。本文无意干涉院校自主,然而,在近年多宗类似的“极端学生”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更多其实是“不了了之”又或是“从轻发落”,较中学的罚则似乎还要“手软”。
远的不说,就拿去年九月在中文大学民主墙前以粗言秽语和“支那”字眼辱骂内地同学的中大学生会前会长周竖峰为例,新亚书院学生纪律委员会最终只决定“警诫”周竖峰,原因是他已经“反省”自己言行云云。然而,实情呢?周竖峰依然故我!之前传媒已报道他在社交网站仍大肆辱国辱华,说许多中国人均是“卑贱丑陋的野蛮人”,而在近日的“港独学会”招募会员事件中,他更大赞对方“劲喎”“呢铺好玩了”等等。所谓的“反省”,真的一丝也让人感受不到。
还有那两个在去年相若时间于教育大学民主墙贴冒犯性标语,讽刺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丧子的学生呢?四个月前,教大校长张仁良义正词严直斥其非,惟在四个月后的今天,我们仍未看到校方对此等丧风败行的“准教师”採取纪律行动。但愿,这次浸大的“佔领”风波不会是另一次的“不了了之”。
高校不能纵容极端学生
说回今次事件,掌握语文本来就只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普通话作为毕业考核的要求合情合理,亦符合学生根本利益。学生那些超越道德规范的行为,横看竖看也是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何况牵头的还要是学生会主席?虽则刘子颀已选择性透过个别媒体“隔空道歉”,但其实当面向有关老师说一句对不起,也同样是“基本要求”。
对年轻人,我们可以有包容,但不能没有底线,特别是对着一群全然不顾道德与修养的极端学生。放眼近年乱象频生的立法会,在议事规则修改通过后,立法会内的流氓议员已有所收敛,不能像以往般任意逞兇发恶。但愿立法会的拨乱反正,能让学生反思近年的高校乱象。
今天,也该是钱大康校长拿出勇气,挺直腰板正纲纪的时候了。
作者:博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