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到立法会出席新一年的第一次答问大会,而在回应反对派议员就“一地两检”法理依据提出种种质疑的时候,林太首次公开提出了特区宪制新秩序的问题。
必须指出:林太回应所触及的,并不仅仅是“一地两检”的法理依据,而是回归以来特区一切政治争拗的源头和核心所在。林太是这样说的:尽管回归已经二十载,部分人士对宪制秩序并不掌握,或甚至并不接受。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法看待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宪法和基本法下的新秩序。
毫无疑问,不论是林太还是几位前任特首,过去都很少提出过宪制秩序的问题。回归前宪制秩序这一提法和观念,在本港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市民只知港督和政府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有人去追究这些政策和法令的宪制依据何在,更不会有人去深究其间的宪制秩序到底是什么。因为大家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借来的时间和借来的地方”。
然而,九七回归之后,港人不仅从此有家国,香江也从此有了新的宪制基础和秩序。首先,“一国两制”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邓公当年提出的是一个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的政治方针,而这一构思和方针是需要通过全国人大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白纸黑字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而这也就是香港回归后实施“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宪制依据基础。而在此一宪制基础之内,当然有其必须尊重和依从的一些秩序,如特首必须由中央任命及向中央和特区负责、特区的国防和外交事务由中央处理,以及基本法的终极解释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等。
事实是,尽管部分港人可能“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但是,新宪制秩序的存在,就是回归二十年来特区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据所在,而且,新的宪制秩序推动了特区的发展、保障了港人的权益,港人依照基本法和特区法律享有一切民主权利和自由,而中央要就基本法作出任何解释或改写,亦必须按照宪制秩序而行,不是什么“人大说了算”。眼前的高铁“一地两检”和《国歌法》,人大早已“说了”,但在特区还不能“算”,还要通过本地立法才能付诸实行。而这严格的、法定的宪制秩序,就是特区最崇高的政治待遇和港人最大福祉之所在。
但是,回归以来,反对派出于不认识或不掌握,更多的是心有抗拒,拒不认同和接纳新宪制秩序,他们把中央一切按照宪制秩序执行的权责扭曲为“干预”。他们把旧殖民政府留下的“普通法”奉为圭臬,企图用旧秩序来排拒新秩序,林郑月娥特首昨天的说法可谓“一针见血”。
今天,港人都已厌倦政治争拗,都渴望特区经济、社会能够向前发展,包括高铁开通“一地两检”,那么,掌握、遵循特区宪制秩序,尊重及维护中央管治权,就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了。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