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香港联机】文汇报记者郭若溪报道:深圳轨道交通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路线开工。昨日(10日),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6号线支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全面开工,5条线全长148.9公里、总投资约1,345亿元(人民币,下同),计划2022年竣工。届时,深圳将形成15条运营路线、总长约57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深圳城市空间布局,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生活圈。文汇报记者了解到,13号线将成为首条连接深圳湾口岸的轨道路线,该线”一路向北”,通过沿线各线接驳站可与既有地铁路线便捷换乘,6号线则实现深莞轨道互通互联,14号线预留向惠州延伸条件,港人北上将更便捷。
深圳地铁四期工程开工(文汇报记者郭若溪摄)
目前,深港之间的罗湖口岸、福田口岸、皇岗口岸均已有地铁直达,此次开工的地铁13号线首次连接深圳湾口岸,将极大便捷港人北上深圳后的交通出行,并对促进南北片区的交通,提升深圳湾口岸人员疏导,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有重要作用。
深圳湾口岸将于2022年开通地铁(文汇报记者郭若溪摄)
13号线连接深圳湾口岸与公明的市域快线,跨南山区、宝安区、光明新区,覆盖中部偏西地区南北向交通需求走廊。全长22.4公里,沿线设内湖全地下停车场,出入线与后海站接轨。设站16座,其中12座为换乘站,重要交通枢纽换乘站2座。最高设计时速100公里。
支撑前海空港新城发展
12号线是支撑深圳市西部发展轴带建设,支撑前海(蛇口)自贸区、空港新城地区城市发展。全长40.54公里,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设站33座,其中换乘站有18座,最高设计时速80公里。
(文汇报制图)
16号线连接龙岗区、坪山区,是深圳第一条位于城市外围组团内部的区域骨干线,主要承担集约土地利用、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缓解交通压力等功能。全长29.2公里,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设站24座。最高设计时速80公里。
延伸惠州支持东进战略
此次开工的5条线中,6号线支线与14号线分别向外延伸至东莞和惠州。6号线支线位于光明新区内,支持光侨路、公常路走廊两侧发展,并且未来可与东莞1号线衔接,助力深莞一体化进程。全长6.13公里,设车站4座,最高设计时速120公里。14号线横跨福田、罗湖、龙岗、坪山四个行政区,并预留向惠州延伸条件,支持深圳东进战略实施和推动深圳一体化发展,加强珠三角东部都市圈区域融合,使龙岗区进入30分钟交通圈,坪山进入40分钟交通圈,深惠进入”1小时都市圈”。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最高设计时速120公里,全长50.3公里,设站17座。
(文汇报制表)
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表示,三期二阶段建设工程6、8、10号线及延长线共计126公里路线正在火热建设中,计划2020年陆续建成通车。同时,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深圳启动了远景轨道交通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32条轨道网络新方案。全部建成后,可以实现深圳城市核心区与外围组团中心快速通达的目标,加快推进原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