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议员早前提出一系列建议修订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及工务小组的会议程序,财委会主席陈健波就周五及周六特别会议讨论机制作出的安排,又惹来反对派批评。
陈健波认为,两日会议的主题清晰,只讨论修订机制,不涉修订内容。故决定将所有议案和修订合併辩论,每名议员只能发言一次,时限为八分钟。他又提醒议员,大会早前已通过修改《议事规则》,故缩短表决钟声由五分钟变一分钟的议案将不容辩论。
从立法会大会提出修改《议事规则》,到建制派提出修订财委会、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及工务小组的会议程序,目的只有一个─避免少数议员利用规程“拉布”,加快议案速度,提升效率。
然而,反对派对相关决定形容为辩论时间严重不足,是“自阉”权力,表明会在今天的会议,就主席的决定提出质疑。说到底,还是玩“拉布”。
相关规定的修订,根本不存在所谓“自阉”。立法会在处理各种议案,该通过时,还是会通过。议员不通过时,仍是不通过。在同一规程之下,所有议员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存在某派别议员赢在起跑线的情况。这究竟“阉”了那些人?真的莫名其妙。
若论“阉”字,反对派议员真的有被“阉”的感觉,因为,立法会从修改《议事规则》到这次委员会修改会议程序,只是“阉”了反对派惯用的“拉布”伎俩。但他们仍会运用其他手法,将“拉布”进行下去,使之成为常态。
来源:大公网 作者:蔡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