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难民借申声请月袋三千 4年耗港府14亿元
2017-12-22 15:39:5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假难民”问题持续困扰香港,部分人藉免遣返声请留港申领政府津贴,当中包括前外佣。有外佣雇主组织引述个案透露,新聘一名印佣数个月即”走佬”失踪,后来知悉对方申请免遣返声请。入境处回复查询,今年首10个月尚待审核的声请为6828宗,前外佣占390宗,她们均是逾期逗留后提出。据现行政策,在免遣返声请寻求香港庇护期间,有关人士可领取每月约3000元人道援助津贴。
有持行街纸的前外佣”瞓街”购买演唱会门票,她并向记者承认目前并无受雇,展示由入境处发出的”行街纸”,声称有信心逗留至明年三月演唱会开场。翻查数据,原来类似的离职外佣留港个案,只属冰山一角。
香港外佣雇主关注组召集人徐晓彤引述个案,有雇主聘请一名印佣数个月后,该印佣”走佬”失去踪影,雇主惟有寻找中介公司协助,追查下从其他外佣口中获悉,该印佣结识了一名南亚裔香港男子,后来更申请免遣返声请,根据社交网站图示,该外佣每日也更新在户外拍得的图片,显示仍在香港。徐表示,类似个案每几个月就有一宗,质疑有人藉来港工作”过桥抽板”。
法例太宽松有机可乘
香港家庭佣工雇主协会主席容马珊儿也引述个案,指每个月也有一两宗外佣上班仍不足一个月便”炒老板鱿鱼”个案,辞工外佣是否申请免遣返声请不得而知。容太质疑,香港相关法例太宽松,令”有心人”有机可乘。
根据入境条例,雇佣合约终止后,外佣只可在香港逗留不超过两星期,否则即触犯违反逗留条件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判罚款五万元及入狱两年。不过,部分外佣若以宗教或政治等理由,提出免遣返声请,即可暂时留港。
去年更多同期453宗
入境处回复查询,免遣返声请当中,包括于逾期逗留后的前外佣,2017年首10个月,入境处接获390宗相关声请,去年同期则有453宗。
根据入境处网页资料,尚待审核的免遣返声请人士,若以国籍区分,排名第一和第二,依次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是1566人和1480人,远远抛离其他国籍人士,不过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分别有990人、794人和464人,该三个国家的人士,在本港均有从事外佣工作,但当中多少申请者是前外佣身份,则未有统计。
入境处发言人强调,一直致力尽快审理声请,并将声请不获确立的人士遣返,包括将声请个案的处理量,增加至每年5000宗以上,缩减声请人的轮候时间,目前每宗声请所需处理时间,由以往平均25星期,缩减至约15星期。
截至2017年10月,尚待审核的声请为6828宗,较2016年同期的10,675宗相比下降36%。
每月获现金食物日用品
提出”免遣返声请”者,只持行街纸,不可工作。港府基于人道理由会提供经济援助,透过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ISS)发放现金津贴、食物及日用品,每月津贴逾3000元。
按援助计划,每名声请人每月可获1200元电子代币,自行到超级市场提取食物,不可兑换烟、酒、药物等,也不得兑换为现金,及不可转让他人;租金津贴1500元(成人)或750元(小童),另加每月300元杂费资助;另有交通津贴,应付前往入境处报到,应诊、参与宗教崇拜、与律师会面等。
若有人违规使用电子代币,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会改以实物形式发放食物援助,若牵涉刑事成分,会转介警方处理。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