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会就加强高校管治提出六个意见
2016-03-31 15:54:01 信息来源: 香港大公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院校自主不等于“无王管”。但自香港大学法律学者戴耀廷等假学术自由之名煽动“佔中”后,校园冲击甚至鼓吹“港独”等乱象迭起,令多间大学乌烟瘴气,排名下滑,院校管治濒临失控。教育局昨日接纳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交的《资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报告,同意要适当地平衡院校自主与公众问责,制定校董会风险管控表,并每年检讨一次。教育局并委託教资会跟进各校落实改进管治进度。
教授讲师播独 薪金照支
香港每年几百亿教育经费,三分之一用于大学,资助大学教授薪酬普遍比美国同侪高逾倍,比台湾高逾几倍,高度学术自主可谓世界罕见。不过,学术自由竟成为一些学者不务正业的保护伞,教法律的戴耀廷等公然践踏香港基本法煽动“佔中”、教中文的岭大助理教授陈云叫嚣“城邦独立”、理工大学讲师郑松泰更公然以“热血公民”身份播“独”,冲击社会治安,但他们至今未被法律追究,大学也未予纪律惩处,他们每月薪金照支,照样招摇过市。
教育局经过半年审视,昨天公布接纳由教资会委员、英国利物浦大学前校长Howard Newby领导工作小组提交的《资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报告,包括报告所提六项建议,即规定校长及校董会每年汇报管治情况,建议校董会制定风险管控表,教育局可考虑安排与有意出任校董的人士会面,让他们更了解所须担当的角色和所须承受的期望。
吴克俭:符合学生最大利益
教育局局长吴克俭昨午在社交网站表示,当局非常重视维护院校自主、学术自由,同时期望院校根据建议提高透明度和问责性,直指这符合社会和学生的最大利益。
教育局发言人称,教资会于2013年12月应教育局邀请,研究教资会资助院校管治,要从国际经验找出有效提高香港高等教育的院校管治方法,以便制定方针和建议,协助教资会资助院校的校董会提升效能和透明度,并使校董会成员更有效掌握其管治角色所须知识、技巧和规约,从而适当地履行职责。
教资会主席唐家成欢迎教育局接纳建议。他强调这次研究不是要审核个别院校管治架构或表现。报告中提出的国际高等教育院校管治的良好做法,能为教资会资助院校提供有用方针和建议。教资会将成立由Howard Newby领导的工作小组,跟进落实报告建议,在落实建议过程中,工作小组会充分谘询教资会资助院校。
从院校管治成本效益出发
对于有反对声音指,报告没有提及特首必然担任资助院校校监的问题,教联会副主席兼香港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助理教授胡少伟相信,教资会从院校管治的成本效益出发,并未刻意就有关方面进行探讨。他认为,香港高等院校在管治方面没有大问题,高等院校民主化进程上亦发展良好。
胡少伟续称,不少外国公营高等院校都不容学生代表干涉校政,香港各大专院校比起世界各地不少院校已较为民主。但他忧虑,以前港英时期,由港督委任校董都无问题,但近一、两年来,有个别激进代表政党背景学者想更多入主大学校政,将之政治化,继而不断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