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媒:港铁“七年七加”的机制一定有问题

2016-03-30 15:41:42 信息来源: 香港大公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港铁公司昨日公布,根据“可加可减”机制,2016年港铁票价将会加价2.7%,今年六月起生效。

香港《大公报》报道,毫无疑问,港铁加票价,不是“一味靠抢”,而是有一个客观的“可加可减”机制在支持,机制当年经过公众谘询、立会通过,市民不能“输打赢要”,港铁也大可加得“理直气壮”。然而,可以加、有理由加,是否就等于一定要加、非加不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因有三:

一是自“可加可减”机制设置以来,港铁已是连续第七年加票价,累积加幅达到22.95%。尽管机制引入了通胀物价指数、交通运输业工资指数等一系列数据组成票价方程式,但实行以来“有加无减”则是铁一般的事实,难怪升斗市民把“可加可减”机制讥之为“有加没减”机制,也是一种无奈的“反抗”吧。

二是港铁服务虽然整体保持水准,但大小事故仍时有发生,大至停电停驶、“小”至车门不开,遇上繁忙时间就会造成严重挤塞,乘客怨声四起。如此每到加价关头,“只会加价,服务却没有提升”的评语自会“应运而生”,加上高铁大幅超支、市民感觉实难以正面。

三是眼前本港经济乏力,股市楼市低迷,零售百货大吹淡风,二月份出口数字下跌10%,为○三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刚过去的復活节假期,内地访港旅行团减少近半。在此情形下,一个“加”字就是市民最怕听到的。

因此,基于票价“七年七加”、服务差强人意,以及社会经济氛围转差等因素,港铁此时此刻宣布加价百分之二点七,市民就算勉强接受,对港铁的观感和评价也只会每况愈下。港铁营运之初,曾令市民“引以为荣”,但近年因票价问题而屡与市民产生勃谿、距离日远,特区政府作为港铁大股东,对此又是否有感到可惜和遗憾?

而最令市民不能释怀的是,港铁的年年加票价,是在年年都录得巨额盈馀的情况下作出的。港铁本月中刚公布,去年利润为129亿元。

当然,港人并非蛮不讲理之辈,乘客市民也能明白,港铁维持每日乘客550万人次的庞大服务,不可能不需要巨额经费来维持;据港铁行政总裁昨日透露,公司去年用于维修铁路及提升服务的开支达到70亿,营运成本持续上升。但尽管如此,对港铁年年赚大钱还要加价、“可加可减”机制又变“有加没减”机制,所谓回馈只属“杯水车薪”,市民乘客无论如何是“咽不下去”的。

因此,在港铁公司此次宣布加价的同时,政府已经提出检讨“可加可减”机制之议,“民建联”等建制派议员亦提出了机制要与利润挂钩的改革建议。看来,一个会导致“七年七加”和“有加没减”的机制,肯定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否则政府是难以向市民交代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