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人大代表黄玉山:创科不成功便成仁
2016-03-09 14:26:25 信息来源: 香港大公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在京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港人拥有创意,但科技水平已远远落后于深圳等内地城市,要想奋起直追,在特区政府加大相关投资力度的同时,还需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他又形容香港现在过于“嘈吵”,使创科面临巨大压力,但“不成功,便成仁”,现时必须踏出第一步。
香港《大公报》报道,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的黄玉山感叹香港创科“发展得太迟,迟了足足30年”。黄玉山指出,过去30多年,香港曾两次错失发展创新科技的机会,第一次是在1980年初,香港与台湾、新加坡、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当时其余“三龙”的政府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唯独港英政府以採取“积极不干预政策”为由,拒绝主动积极投资科技。另一次则是回归初期,首位特首董建华有心发展科技,又逢一家大型科研公司打算在香港设立一个拥有数千名员工的大厂,但由于时任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的反对而告吹。
科研水平高但缺应用性
“而家我们面临着第三次机会”,黄玉山表示,特区政府去年成立了创科局,首要任务就是主动地去发展创科,“有好的项目,政府要参与进去,制定灵活的政策,不要怕人赚钱,不要怕人眼红,要努力去支持(创科)”。此外,他认为,教资会和大学要改变现在只看论文决定教师升迁的制度,要更注重实践研发。他感慨说,现在很多教师的科研水平都很高,但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发明的东西都缺乏应用性,最后只能是“束之高阁”。
面对着区域合作、强强联手的发展大趋势,黄玉山认为,如果还要单打独斗的话,“人家已经有肌肉了,要去打很难”。因此,他强调,如果要想奋起直追,必须与内地合作,尤其是与深圳合作。“如果不是两地合作,很难搞”,他说,深圳经历了过去30年的变革,高科技水平已远远超过香港,专利权出产数目为全国第一,高科技发展“成行成市”,有很好的条件。而香港虽然暂时落后,但拥有中央支持的优势,再配合上充足的资金和国际化的市场,两地合作大有可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黄玉山认为,市场的诱因很重要,“大浪淘沙,如果做好了,就一定会有人留下来,一定要行出第一步。”
问题政治化创科压力大
不过,尽管黄玉山一再强调,创科的发展是一个非政治性的议题,但也不得不承认香港目前处于一个“嘈吵”的环境,许多民生的问题都被政治化。他坦言创科发展的压力很大,甚至有“不成功,便成仁”之感,但认为努力一试,至少还有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