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媒:警惕香港无政府主义冒起

2019-07-15 23:08:2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大楼遭暴徒洗劫后,标榜“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泛民”政治团体不仅不予以谴责,相反,把责任推给特区政府、为暴行开脱。所谓“主流媒体”也充斥对暴徒表示同情的言论。在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交平台,以及“拒中抗共”政治势力组织的各类民间活动中,暴徒甚至被捧为“英雄”。

行政长官邀请大学的学生团体对话,被要求接受不可能接受的前提条件而未果。大学的学生团体所提出的“不可能接受”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政府承诺不追究6月以来至7月1日所有示威者,自然也就包括了历次暴力行动的行为者。“不追究”亦即没有违法。暴力行动不违法,背后的逻辑是─没有暴徒只有暴政。

民粹扩张政府难管治

上述言和行,是无政府主义开始在香港冒起的症状。这些症状所指示的事实是,特区政府总部自6月10日以来几度关闭;立法会不仅一再休会,经7月1日被暴徒洗劫后更是提前结束2018-2019年度会期;作为香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警察不仅被使用暴力手段的示威者连番冲击,而且,警察总部一再被包围和侮辱。

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机器已难以正常运转,这是特区成立22年前所未见的。

特区管治班子的权威已陷入低谷,这也是特区成立22年前所未见的。林郑月娥出任行政长官仅2年,距离其任期结束尚有3年。但是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苦无突破眼下困局的办法。

香港社会不少贤达呼吁政府与反对派对话。除非政治幼稚,否则,这些呼吁者自己明白,对话不仅难以进行,更重要的是难以取得成果。因为,所谓“反修例风暴”的本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若干国家与中国较量,香港的反对派和被煽动的香港居民不过是前者的“过河卒”。

行政长官已退无可退。再退,就无法对中央负责,也就无法对香港特区的前途负责。所以,目前的“僵局”如果得不到新办法来挽救,香港则将向无政府状态滑去─政府无力管治,越来越多人挑战政府管治。这也就是为什么7月1日洗劫立法会大楼的暴行没有引起民意逆转的底蕴。民粹主义是无政府主义的先兆,民粹主义在香港兴起和泛滥已有七八年。

直接原因有三,一是第三届政府疏忽土地供应和公营房屋建造;二是第四届政府缺乏足够管治空间解决土地和房屋问题;三是从第三届政府到第五届政府,贫富差距问题、青年问题、老年问题均得不到控制或解决。结构性民生问题不断恶化,民粹主义不断扩张。到了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遇上美国调整其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香港外部敌对势力策动和指挥内部“拒中抗共”政治势力,竭尽全力煽动相当一部分香港居民对内地的恐惧情绪,加之特区政府进退无据,民粹主义便演变为无政府主义。

美英两国是当前香港无政府主义冒起的最大推手。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杨志刚6月27日在《明报》“观点”版发表《“洋紫荆革命”的黑手和白手》,揭露香港6月以来的所谓“反修例风暴”其实是典型的“颜色革命”,背后有西方国家的“黑手”。7月5日雷鼎鸣教授在《晴报》发表《黑手与白手》,提供进一步分析,支持杨志刚的判断。把香港搞乱,是美国牵制中国的一步棋;英国基于英美特殊关系,动用其在香港的势力和影响予美国以配合。它们不达目的,不会罢手。

中央支持特区拨乱反正

面对难以收拾的政局,苦于管治和施政的能量不足,行政长官及其管治班子需要得到爱国爱港阵营全力支持。然而,政府突然暂缓修订“两个条例”,又把暂缓解释成事实上将会“自然死亡”;又在6月12日暴力事件的定性上后退,让全力支持修订“两个条例”和坚决支持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的爱国爱港阵营,面临困境。

距离2019年11月第六届区议会竞选只有4个月,目前的政治形势对反对派有利。多次反对修订“两个条例”的大游行,以及几度暴力事件所博取的民间同情,替反对派作了有力的政治动员。其间,反对派政治团体乘机争取新选民,扩大了他们的队伍。面对如斯局面,爱国爱港阵营不得不同政府拉开一定距离。

香港滑向无政府状态,违背“一国两制”宗旨,违背国家推行“一国两制”的初心。正在蔓延的无政府主义受西方若干国家主导,挑战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香港陷入无政府状态,严重损害香港长期稳定繁荣。中央怎么可能袖手?我相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必定引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拨乱反正。  

作者:杨坚 资深评论员

来源:大公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