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环境部:减排空间收窄,大气治理进入深水区

2019-06-06 17:42:2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聚焦“空气污染”,中国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GDP相比2013年增长39%,能源消费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分别增长11%和83%,而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42%、68%。

  《报告》显示,从2013—2018年,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2018年,我国PM10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7%;北京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降幅4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

  尽管取得阶段性进展,《报告》显示,我国尚有6成以上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仍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即35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10微克/立方米的准则值有较大差距。北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旧多发频发,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已进入深水区。

  “随着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物减排空间也进一步收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转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说。

  能源基金会环境项目主任刘欣说,臭氧超标城市比例快速增加,大城市二氧化氮尚未达标,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日达标率相对较低。想享受“清洁空气”,还需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上继续加码。

  刘欣建议,针对现阶段空气污染问题,应以PM2.5和臭氧为重点,加快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活动组分排放清单,严控交通、炼油石化和家具、印刷等溶剂使用行业排放;加速部署零排放清洁交通客货运体系等。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说,大气污染问题并非中国独有的,世界上很多国家也经历过或正面临大气污染的困扰。在最近6年的大气污染治理实践中,探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中国模式,对其他同样面临严重空气污染的国家和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李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