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心中的这件大事,这样层层推进

2019-06-06 17:36: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 金佳绪

  学习进行时】6月5日,习近平向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致贺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决策部署。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梳理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脉络。

 

  ▲2012年11月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这份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化。

  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013年9月

  进一步明确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习近平强调,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习近平2005年在浙江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的进一步清晰明确阐述。

  ▲2013年11月

  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专门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

  ▲2014年10月

  “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全面依法治国内容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2015年10月

  “绿色”成为新发展理念之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并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6年5月

  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立体作战图全面绘就

  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

  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这份文件与已经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全部制定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立体作战图全面绘就。

  ▲2016年6月

  《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审议通过

  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

  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目的是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2017年7月

  进一步扩展“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在谈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时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我国草原面积有近4亿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41.7%。虽然只增加了一个“草”字,却把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纳入生命共同体中,体现了深刻的大生态观。

  ▲2017年10月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赢、打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对全党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8年3月

  “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2018年5月

  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点原则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对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遵循的六点重要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点重要原则,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