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9天拆除5911座土地庙 破除脑中“庙”还需时日

2019-05-29 18:42:1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29天拆除5911座土地庙:不敬鬼神人难安?移风易俗知易行难

 

  前不久,东部一城市在推行移风易俗过程中“29天拆除5911座土地庙”,引发公众关注。而在全国多地,近年来殡葬改革、拆除私搭乱建庙宇、简办红白喜事等治理举措也屡次引发热议。移风易俗在农村已投入数代人精力,为何仍知易行难?真正的牵绊,是在地上,还是在人心里?落实的举措,是要强制,还是要疏导?

 

  4月2日,在江苏常州市龙城古园生态葬安葬仪式上,家属准备安葬亲人 季春鹏 摄

 

  时尚用品成祭品,代烧衍生服务链

 

 

  清明节期间,如果留意扫墓的人,你会在烟雾缭绕中发现,他们烧给先人的祭品里不仅有冥币、元宝、纸等传统用品,还不乏“豪华别墅”“信用卡”“手机”等时尚用品。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冥币成为民间风俗的重要“通货”。每逢冬至、清明、中元等传统节日,先人坟前烟火不断。近年来各地推进农村殡葬改革,转冥宝、生态葬、“生命晶石”骨灰存放等新模式又纷纷出现。

 

  迁坟、集中安葬、集中祭扫,殡葬改革确实减少了焚烧实物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也降低了殡葬费用,但至今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你就说骨灰堂,那么多骨灰上下左右排列,一到清明前后排着队上香,磕头都不知道磕给谁。”市民张先生说。

 

  “祭祀新品麻将桌五七折11.58元”“冥府纸扎厨房餐具套装6.5元”“冥府精品三层别墅34.8元”……在一些网购平台上,搜索“冥币”“纸钱”等关键词,都会出现大量丧葬祭祀用品销售信息。

 

  不仅如此,还有网店提供代烧服务。“代烧元宝,免费写表文,保证收到……”网店店主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不方便烧纸钱,代烧服务应运而生。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此类“周到”服务已经衍生出一条有中介、有执行人、有推广团队的完整服务链。

 

  “以后还要保佑我们啊”

 

 

  走在乡间你会发现,香火缭绕的地方除了坟前,还有庙里。

 

  门前松柏挺立,墙体LED灯常亮,铜制香炉,24小时供电……从两三块砖头垒砌、占地不足1平方米,到50至100平方米不等、造价几十万元,土地庙的排场确实今非昔比。

 

  半月谈记者在江苏省高邮市了解到,由于图荫庇、求面子,当地私搭乱建土地庙之风一度盛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土地庙整治工作多次启动,都半途而废,干部不敢带头揭瓦,口里说要移风易俗,又都怕有“报应”。

 

  “这庙在这里50多年了,过去没人敢动。”高邮市一名社区党总支书记向半月谈记者反映,农民早已“上楼”,田地已成绿地,可土地庙香火不断。拆除当天还有周边老百姓来烧香念叨:“不是我们要拆,政府要移风易俗,我们只能配合,以后还要保佑我们啊。”

 

  破除脑中“庙”,需久久为功

 

 

  婚丧嫁娶、节庆祭祀,都是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进步,并不意味着就能将一切风俗彻底从百姓生活中剥离。破田中庙易,破心中“庙”难。革除风俗中的糟粕,基层治理当有何新策略?

 

  多位基层干部感慨,移风易俗,“不能怕事就不做事,不能只迎合不引导”。要让干部能真正贴近民意,了解群众头脑里寄托情感的方式到底是什么。送走旧陋俗,文明新风如何立得住,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半月谈记者走访多地村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公共文化服务点、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发现,先进文化“阵地”数量符合标准了,但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迷信场所拆了,重要的是要有办法引导老百姓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表达精神寄托。”一位镇里的宣传委员告诉半月谈记者,当下,如何真正让群众精神世界充实起来,享受到接地气的优质文化服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迁坟迁庙工作要想推得动,还要有示范效应作为支点。开展移风易俗,需要干部带头。先破除干部头脑中无形的“庙”,才能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鄙俗陋习。(记者:蒋芳 邱冰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