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有事不用再跑大厅 危险提前预警 越来越近的“智慧社区”

2019-05-26 19:00: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月的一天,62岁的陈宗平走进合肥市蜀山区浅水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老年证”,他惊讶地发现,原本喧嚣热闹的大厅冷冷清清,许多办事窗口已经被拆掉,且仅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岗”。

  “缺了一本户口本。”发现带的材料不够,陈宗平转身就要走。工作人员把他拦下,并递上了一个“有事找小席”的“二维码”。回去后,陈宗平加“小席”为好友。几分钟后,社区“网格长”席玉庭来到陈宗平家中,帮他现场采集、上传电子资料。几天后,席玉庭还将办理好的老年证亲手送到陈宗平手中。听说这就是蜀山区荷叶地街道正在推行的“智慧社区”,陈宗平竖起大拇指:“真的很有‘智慧’!”

  2016年,合肥市出台《智慧合肥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全市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搭建、运行,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送进居民家中。居民有事不用跑办事大厅,直接扫描二维码联系网格长,就有人到家中帮你办理业务。这是荷叶地街道在试点运行“智慧社区”时提供的服务内容之一。而在先行试点的一批单位中,针对不同居民需求打造的多样化、个性化“智慧模版”正在不断推出中。

  “网格长”像个大管家

  荷叶地街道数字网格综合服务平台上,首页显示着社区的3D影像图,点击进去就可以查看社区的各类信息,房屋楼宇、各类服务事项一览无余。荷叶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肖金玉说:“这里是智慧社区的‘大脑中枢’。”

  2018年,荷叶地街道以小区围墙为界,道路区块为线,按400户或1300人划分网格,并依托各网格搭建了“荷叶地数字网格信息系统”。这套系统现已录入居民信息15万余条,梳理出政务服务事项27类、各级平台45个、政务办理事项72项。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后,居民利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楼栋二维码就可以线上办理业务,或反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同时,街道对社区窗口人员进行整合和培训,打破专业限制,设立两个“全能柜员岗”,轮流上岗。所有工作人员下沉到各网格,担任网格长,主动为居民提供业务咨询、上门服务等。

  浅水湾社区是荷叶地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首批试点单位,已运行近一年。社区网格长王芳芳说:“过去,我上班主要以坐班为主,现在则是每天带一个手机走家串户,快速为居民现场办理社保、就业等事务,还能顺便和居民聊聊天,解决一些邻里纠纷。”肖金玉说:“在这个过程中,网格长就像一个‘大管家’,及时上传下达,畅通群众诉求,居民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黑科技”将危险拦在小区之外

  平安,是智慧社区的基本保障。蜀山区南七街道党工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叶仁利告诉记者,自智慧平安社区试点以来,该街道华府骏苑小区三期,从原本可防性案件高发的小区转变成了智慧平安社区“样板小区”。

  华府骏苑小区属商住综合体小区,周边有花卉市场、小吃街、大型商场等多个人员密集区域,小区内部还有自建幼儿园,人员流动大、管控难,案发率极高,2017年曾被综治挂牌整治。

  今年1月,合肥市公安部门联合科大讯飞公司研发的“智慧平安社区管理系统”首次在该小区试点。该系统创新性地将警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充分融合,打造多模态的智能安防感知体系,通过智能门禁、视频监控联网,还有动态人脸抓拍、车牌识别、WiFi嗅探等“黑科技”,对试图进入小区的“人、车、物”三大类数据进行采集,并与公安内网相连接,将危险拦截在小区之外。

  除此之外,智慧平安社区系统让小区管理变得更“聪明”。据科大讯飞公司技术人员黄闲军介绍,通过物联网,小区内所有窨井盖和消防设施均能被实时监测,只要发生移动、损坏,或者出现烟感警报,管理平台都能得到反馈,并及时进行处理,成功实现了小区管理机制从“严防死守”向“预知预警”转变。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蜀山区南七街道65岁以上的老人有近万名,其中有不少是空巢老人,老年人安全及健康问题频发。

  2017年年底,南七街道智慧健康养老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依托“烛光妈妈”智慧养老平台,对辖区内老年人健康与安全信息进行主动动态跟踪,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以及安全守护。目前,街道内的丁香社区正在试点运行。

  前期,该中心从辖区老人中遴选出100余位老人,为他们免费配备智慧养老仪器“智能防摔定位宝”。“通过防摔定位宝,中心可以为老人建立一个电子安全护栏。”丁香社区党委书记凌睿介绍,定位宝与中心平台关联,同时可设三个亲情联系号码。老人遭遇紧急情况时,可一键拨打号码。若老人摔倒,冲击力及角度变化也会触发定位宝,发出警报,位置信息将传给中心平台和家人。同时,定位宝可以设定活动范围,老人一旦离开设定的数据范围,设备将立即向平台发出警示,防止老人走失。

  针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该中心平台推出了高血压及血糖的监护服务。家人可以根据老人的测量数据,提醒督促老人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家人一起接收数据的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看到签约对象的健康数据出现异常后,立刻会进行随访和指导。在凌睿看来,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健康养老为老人提供了全方位、无时不在的养老服务,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有温度的“养老院”。

  配套服务还需更多支持

  居民对智慧化社区充满期待,但正如肖金玉所言,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全面开花,仅达到“数字化”的标准,离全面“智慧化”还比较远。

  以浅水湾社区为例,该社区现有居民4500多户,网格长仅11人,虽已发展了一批基层网格员,但力量还有些薄弱。现有的社区服务项目也仅满足政务服务类需求,缺少了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民生服务,且大多数服务项目主要依靠网格长入户办理。

  “这种模式虽便利了居民,但给社区管理者带来了很大压力。要想在智慧社区硬件的基础上配套更全面的服务,后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撑。”肖金玉说。

  对此,凌睿也有烦恼。今年年初,南七街道智慧健康养老指导服务中心举办了大型的线下推广活动,但前来咨询的居民很少,愿意购买服务的更是寥寥。“现在很多老人及其子女的思想意识还没有跟上,为智慧健康养老模式的推广增加了难度。”

  技术的进步为社区服务带来了新的内容,但推广智慧社区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合肥市智慧社区建设正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相关制度体系。并且,由于缺乏资金来源、部门配合以及老百姓思想认识多种因素,相当一部分智慧化设施仍然存在利用率低、难推广等情况。(陈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