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武陵山片区县湖南绥宁的生态文明实践

2019-05-23 16:49: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 题:从“伐木经济”到绿色发展——武陵山片区县湖南绥宁的生态文明实践

  新华社记者 陈文广

  邵阳市绥宁县,位于湖南西南部,以林木著称。“八山半水一分田”的现实,让绥宁百姓长期依赖于原始、粗放的“伐木经济”。

  过去,在“没钱了,上山砍树砍竹”的观念下,绥宁山林被过度砍伐。生态破坏造成的恶果,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倒逼绥宁人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绿色动能,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伐木经济”:“老路”难以为继

  最近,采访记者进入绥宁县境,感到满目苍翠、河水清澈、空气新鲜。路旁,“少砍一棵树,保护一片林,全民共做生态保护人”的标牌十分醒目。

  “过去砍树砍得凶,干部群众少有保护生态的意识。”绥宁县委书记唐渊说,在“靠山吃山”“肥水快流”观念下,绥宁人习惯于“围着山林打主意”,林业经济一度贡献了全县GDP的68%、县财政收入的70%,绥宁一度成为邵阳地区的财政“富县”。

  每年30多万方的林木砍伐量,造成山林裸露,山洪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渐渐的,绥宁成了财政穷县、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老路”难以为继。绥宁县委提出致力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的构想,实施产业转型,“重新描绘山清水秀的新图景”。

  “靠山吃山”:培育绿色动能

  仍是“靠山吃山”,这回大不同。

  55岁的李正文是湖南银山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绥宁的“林二代”。

  公司的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绥宁瑞竹竹木制品公司,当时只是主营竹筷加工。由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且原材料浪费大,企业发展艰难。近年,李正文探索将楠竹综合利用,研发出竹制家具、竹制西餐具等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还将公司名改为“湖南银山竹业有限公司”。

  “公司改名后,有了新的意味,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科技的力量。”李正文相信,在全世界倡导绿色生活的今天,公司新产品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市场。

  记者了解,目前,绥宁县竹加工规模企业发展至24家,开发了竹木复合板、体育滑板、绝缘纸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楠竹产值由每根30元提高到80元,林农、竹农普遍受益。

  杂交水稻制种、中药材、青钱柳、油茶……各种特色农林产业在绥宁兴起。如今,全县共有茶林面积17.4万亩。湖南贵太太茶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守能介绍,公司新建的生产线,日产油能力达250吨,具备处理全县所产茶果的条件。

  唐渊表示,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是绥宁正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林农新篇:守护“绿色银行”

  这些年,绥宁全县年林木砍伐量从30多万方大幅减少到7万方,累计增加森林蓄积量达200万方;同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近5年来完成造林23万多亩。

  林木砍伐量、森林蓄积量、造林面积“一减两增”,以及先后关闭数十家污染企业的举措,使绥宁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卖木头”的青山,如今卖起了“风景”。

  “以前村里砍树砍竹分钱,我家一年也分不到千把块,加上种地、养牛,全家年收入不足2万元。现在吃上旅游饭,日子好过多了。”李茂华是寨市苗族侗族乡铁杉林村村民,屋后瀑布成群,屋旁有棵大银杏树。近几年,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七八万元。

  现在,铁杉林村已经办起了13家“农家乐”。

  更可喜的是,林农收入的增加,改变了他们的观念。

  “砍木头是吃子孙饭,总有砍完的一天,而给后辈留下一片好林子,就是留下了一个绿色银行。”51岁的伐木工朱文辅,已转行当起了护林员。他相信,通过发展旅游,家乡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记者了解到,绥宁全县旅游总人数由2011年的29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29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1.8亿元增加到21.6亿元。今年4月,绥宁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