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引才”有道

2019-05-16 18:45: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杭州5月16日电(徐乐静 林婷婷)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成为多方争抢的“香馍馍”。抢占人才,就是抢占城市发展的“制高点”。

  西湖大学,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其创校目标:“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简而言之,就是“以一流吸引一流”。

  西湖大学“出生”于杭州,预示着杭州将近水楼台先得“才”。

  伯乐与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西湖大学以“伯乐”为“橄榄枝”,抛向全球的“千里马”们。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2008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全职回国,如今是西湖大学校长。

  许田:生长调控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担任耶鲁大学遗传系副系主任15年以及耶鲁大学校长特别顾问11年,现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职,成为西湖大学副校长。

  仇旻:从事纳米光子学研究,24岁获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6岁获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34岁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正教授,回国后在浙江大学服务8年,如今是西湖大学副校长。

  邓力:世界知名有机合成化学家,是有机催化领域的创始者和引领者之一,曾任布兰迪斯大学化学系主任,如今是西湖大学理学院执行院长。

  此外,还有“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发起人崔维成;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曾任南安普顿大学纳米物理和光子学主任、物理与天文学系讲席讲授Alexey Kavokin;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微系统与生物工程讲席教授Mohamad Sawan;“地下河口”理论创建人、从澳大利亚回归的环境水文讲席教授李凌;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研发世界首个实时人脸识别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李子青等一“墙”学术“大神”。

  以上这些“大神”,既是西湖大学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他们所在领域的“伯乐”,吸引着全球的“千里马”纷沓而至。

  无问西东

  任何理念都需要制度来支撑,西湖大学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就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集众家之长,无问西东。

  西湖大学秉持教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的治校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规章制度。其中聘用制度是采用以美国为代表的“长聘与准聘相结合的聘任体系”,设置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含讲席教授)三个职级,分准聘与长聘两类岗位,只要获得长聘,那就将成为终身教授。

  对每一位科学家的学术评价,西湖大学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发表多少论文、有多少头衔不是“唯一指标”,学校主要看其研究是否“剑指”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以及实质性进展。

  所以,不论是校外招聘,还是校内从“入职的准聘”到“升职的长聘”,西湖大学采用的都是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 模式。以今年3月23日的第十次全球学术人才招聘面试为例,面试者39位,评审专家有60位,其中包括32位校内科学家和28位外评专家。面试者在个人陈述之后还要接受评审专家的全面考察和审议,可谓是严格至极。

  一个更吸引海外人才的因素是,西湖大学实行扁平化的“独立实验室”制度。学院旗下设立一个个独立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可以自主进行科研团队的招聘、组建和跨界合作。西湖大学给予独立实验室负责人(以下简称“PI”)最大的信任和自主性,“怎么招人,从事什么研究方向,怎样根据科研需求合理分配项目资金,PI们有很大的自主权”。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西湖大学自成立以来,已经向全球进行了十余次学术招聘,收到了7000多份入职申请。截至目前,西湖大学正式签约的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已有近百名,绝大多数是国外归来。

  如何给海外人才回国就职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在西湖大学,往往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海外人才多数在国外有研究项目,必须做好交接等工作,需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为了让他们一回来就可以步入正轨、开展科研工作,西湖大学的基建、设备资产等部门在前期便开始做好无缝对接工作,让PI到位后可尽快开展研究。

  李小波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在卡内基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现在他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I,2017年12月李小波签约,2018年7月正式入职。他的入职过程是对“无缝对接”的最好诠释。

  还在美国期间,他就已经着手开始进行独立实验室的规划。2018年1月,发布招聘研究员和科研助理的广告;春节之后,进行面试;2018年4月,实验室的首位科研助理上岗;2018年7月,核心仪器到货,办公区改建完成……

  无缝对接除了提前规划独立实验室外,还有西湖大学后勤部门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比如用视频直播的方式提前帮助一些海外人才找好住房、布置房屋;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尽力给孩子联系入学的学校,免除PI们的后顾之忧等等。

  未来可期

  西湖大学就像是杭州一张崭新的“名片”,它在全球的一次次“招兵买马”都成为了杭州这座城市品牌的一次次输出,而它的学科设置及基础研究方向也与杭州多个产业领域密切相连。

  未来是知识型经济,对教育的依赖度将越来越高。在波士顿生活了25年的邓力说,在他看来,波士顿作为美国的教育科技中心,“创新不断”、“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集聚了大批科研教育机构,聚集了大量高端人才。

  如此,在浙江大学蓬勃发展、阿里巴巴迅速崛起之后,西湖大学的“鼎力加盟”,显然又成为这座创新之城的一大助力。相信,西湖可期,杭州可期,未来可期。(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