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新剧不新,都是创作“旧疾”惹的祸

2019-05-09 07:03: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如果可以这样爱》日前播出了大结局,弹幕上一片感慨 “陈年老梗终于结束”。说“陈年”毫不为过,因为该都市剧从杀青到首播,间隔三年有余。同样,正在卫视频道周播的《封神演义》是隔了三年的压仓货。2019年前四个月,以新剧面目开播的《我的亲爹和后爸》《重耳传奇》《夜空中最亮的星》《爱上你治愈我》等剧都至少有着两年“剧龄”,而下月即将开播的《幸福,我们在路上》更是2015年的产品。

  事实上,各大卫视都有被压箱底的剧,甚至连“新剧不新”的现象也是老生常谈。每隔一段时间,观众都会在一线卫视的新剧里看到陈年货。与此同时,每年的业内交易会上,被推介的“新剧”也有不少是业内人士见了又见的老面孔。

  新剧一出品就变滞销品,既有大环境的问题,如产能过剩、平台广告压力大等;但某些存货也确实暴露出创作上的 “旧疾”,如注水、俗套、审美滞后。当剧中人说着言情剧里的排比句台词困在毫无逻辑的反转里,今天的观众会尴尬,国产剧要去产能、精品化,路仍迢迢。

  解剖一些库存剧,本质上是套路剧、注水剧、偶像剧

  大把新剧是如何被压成了库存货?事实上,自从2012年中国电视剧年产量达1.7万余集开始,供大于求的“消化不良”就已形成。近三年来,在相关部门的调控下,国剧总产量持续下调,无奈雪球滚了多年,积压成了顽疾。

  虽说品质、阵容、题材、长度、广告投放等多种因素都可能阻挡一部新剧与观众见面,但归纳几部库存剧的相似之处,都让人感觉俗套连连、注水严重,“被剩下”不足为奇。

  《封神演义》里,苏母为阻止苏妲己进宫,举起发簪以自戕威胁女儿。同样的警告说了三遍,好一阵排山倒海后,情节才推进了一小步。《如果可以这样爱》倒是“进展飞速”,40来集的篇幅已有三人自杀、两人绝症、一人精神崩溃,不仅多年前韩剧玩剩下的“车祸、绝症、治不了”一样都不少,旷世奇恋、霸道总裁、闺蜜反目、连环巧合等套路戏码也都齐全,实无新意。

  《重耳传奇》更可谓库存剧的低分“代表作”。它播出未过半,观众已用两个数据砸出态度:该剧收视率降到了0.3,网络评分以2.7分暂时在2019新剧中垫底。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早年流亡于各诸侯国,直到须发生白才成中原霸主。他的跌宕一生,的确有故事可挖,也的确是如今不多见的春秋题材。可男主角重耳一会儿深陷宫斗,一会儿穿越到江湖,自始至终还得承担与女扮男装的女主角相识相知相爱的任务。从网上的差评来看,72集的长度、日漫风格的造型、高饱和度的色调、随意穿梭朝代的道具、宫斗武侠言情一锅端的剧情,都是扣分项,落在了传奇化和偶像化的窠臼里。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指出:“传奇化、偶像化是不少剧集轻浮处理的常见路数。拍着拍着就走偏,或者从头至尾用传奇化和偶像化的套路穿针引线,症结就在缺乏叙事的燃料。”故事没法按正常的逻辑进展下去,可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又得撑满几十集,于是,编造一段、注水一段,干货不够、情感来凑,难免溃不成军。

  观众并不喜新厌旧,精品化的创作态度才是有效的“保鲜剂”

  当一些库存商品终于上架,差评远多于好评。有的创作者觉得委屈,认为昨天的创作和今天的观众间隔着审美更新的时间差,仿佛被耽误的那几年就是罪魁祸首。

  表面看,确实如此。这两年,观众审美在不断提升。他们会从常识和逻辑层面推敲剧情,会从体验派抑或方法派的角度分析演员的演技,他们会在网上讨论角色的价值观是否与社会进步相吻合,甚至还开始关心起道具、服装等细节够不够真实。这股演进潮流里,真情实感取代奇观、新鲜感左右着观剧时的好感度。这就是为什么,几年前偶像剧、言情剧、玄幻剧里那些叫人赞叹、引人悸动的桥段,今天都难以奏效了。

  可细细想来,观众并不一味喜新厌旧。《风筝》的杀青和首播之间,相去五六年。期间,《解密》《麻雀》等热乎乎的新剧已把谍战画风渐变为滤镜下的美颜剧。饶是如此,朴素的郑耀先一登场,这位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还是成了全网热点。2005年首播的《亮剑》、2014年首播的《父母爱情》,至今都是荧屏常客。观众既爱李云龙传奇又热血的一生,也被安杰和江德福返璞归真的温情治愈着心灵。再论及更久远的剧集,央视版《红楼梦》《西游记》、短短10集的《围城》,这些经典无不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代代观众的审视。

  由此可见,国产剧的“时效”不全然在乎字面的意思,它更指向了一种对待创作的态度。正如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所说:“历来能打动人心的好剧在创作上是相通的,都在情节推进、人物表达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手法上的精致、精细、精心。同时,从剧本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服化道摄录美,整个环节滴水不漏。”精品化的创作态度,才是抵抗得了时间的保鲜剂。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