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万玛才旦:《撞死了一只羊》讲的是施舍

2019-04-29 04:48:1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记者 杨静)电影《撞死了一只羊》在2018年斩获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此后,影片先后入围第55届金马奖角逐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奖,入围亚洲电影大奖,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并获得第19届东京Filmes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等一系列国际奖项。

  在电影获得无数奖项认可的背后,既是以西藏视角拍摄西藏的用心,也蕴含着身兼编剧、导演两职的万玛才旦对电影的执着。这部被外界评论为“有足够冲击力,简洁却有种超越片长的深意”的影片,是拍出过“藏地三部曲”的万玛才旦,又一次代藏人发声。

  《撞死了一只羊》讲述的是两个同名的男人,命运交织在一起,他们共同开启了一场以施舍、救赎为主题的旅程,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影片整合了导演万玛才旦自己的小说《撞死了一只羊》和著名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小说《杀手》。万玛才旦近日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谈到两部小说融合改编的过程,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小说《杀手》中对复仇的处理方式,成为他想要将小说拍成电影的关键。在改编过程中,由于《杀手》篇幅较短,于是想到了与《杀手》的内容接近和相通的《撞死了一只羊》,于是有了最初的电影剧本。

  万玛才旦认为,《杀手》讲述的是复仇,《撞死了一只羊》讲述的是救赎。将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更有利于观众理解电影的核心,也让慈悲的主题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万玛才旦称故事改编的过程,是不断丰富情节、内核的过程,也是令自己更满意、使观众更容易理解的过程。

  《撞死了一只羊》故事表面冲突简洁,但在这并不复杂的冲突下,却塑造出了相当成熟的人物。如何让两个同名但不同性格的角色各自在故事中生辉,是摆在导演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万玛才旦强调,除了两个角色互有反差,在选角过程中还考虑到了角色本身形象与内在的反差。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看起来很强壮的司机金巴,在撞死一只羊之后慈悲心生起,要为羊超度。而看起来十分弱小的杀手金巴,则内蕴着一股要杀人的执念。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这些反差一直都在,但会随着影片的深入而发生反转,这也是选角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影片最后,故事行将结束时,司机金巴“一反常态”地在梦中替杀手金巴完成了复仇动作。在谈到这一“高妙”设置时,万玛才旦从“施舍”、“解脱”的角度作出了诠释。他表示,杀手金巴见到仇人之后杀心退去,是这一人物的解脱。但对于仇人马掌来说,没有被复仇是他难以放下的牵绊,而善良的司机金巴最终选择在梦中杀死马掌,于他自己是施舍,于马掌则是一种解脱。在这样一种循环中,电影“施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施舍与解脱之后,司机金巴仿佛亲手终结了暴力传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无论是摘下的墨镜还是露出的笑容,都是对这一主题最为贴切的诠释。

  事实上,电影在这施舍与解脱这一带有佛教传统的主题下,还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文学命题——复仇。在万玛才旦看来,复仇这一古老主题,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都在乐此不疲地呈现。它能够承载多元化的价值观,也能够滋养出不同类型的故事。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在文艺作品中流传,也在不同的时代更替。万玛才旦说:“次仁罗布的小说《杀手》,对复仇这一主题的处理非常特别。这也是我对它感兴趣的原因所在。”在叙述复仇过程和突出结尾设计这两点上,对复仇主题进行了升华。到电影《撞死了一只羊》中,融入了佛教的慈悲观念,也让复仇的结果变得更加引人深思。

  电影全程在高原拍摄完成,对于主创人员来说这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万玛才旦在接受采访时,说拍摄过程中有些人因为高原反应离开,然后又补充新的人进来,虽然对影片进度造成影响,但最终并没有影响影片的整体效果。除了要克服气候和高原缺氧这样外在的困难,《撞死了一只羊》无论是在资源支持还是专业人员配备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撑。王家卫作为影片监制,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非常多专业的保障。万玛才旦表示,泽东电影公司和王家卫本人都为电影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质量的提升。

  在谈到有人将《撞死了一只羊》评价为藏版《东邪西毒》时,万玛才旦表示,王家卫导演的加入,难免让人联想到他那些经典作品。但在拍摄过程中,王家卫充分尊重万玛才旦的创作,并没有为电影设定很多限制。

  在万玛才旦看来,本土化表达要能够对题材足够熟悉,对故事发生的一切有非常好的把握。对于藏族题材电影来说,要想做好本土化表达,就需要熟悉藏人生活、情感、思维方式。在电影中,要能够深入其中然后发声,一旦仅有外在观察,那么电影就很难打动人心。同时,万玛才旦提出,电影是国际化的语言,有其固定的“语法”,要想通过电影来表达,就必须熟悉电影语言。对于电影人来说,这是打磨作品的基础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