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34个都市圈名单出炉,如何划分一二三线?

2019-04-12 03:39: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34个都市圈名单出炉,如何划分一二三线?

 国家发改委: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

  文丨西部君

都市圈的概念最近很火。

近一两个月,上海、杭州、南昌、郑州等多个城市都提出从交通等各个层面推进一体化,打造现代都市圈。

此前,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联合撰写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发布,这份报告对都市圈进行了范围界定,并识别出34个都市圈。

顺着这份报告,今天来聊下都市圈到底是什么,以及如火如荼的都市圈建设,是否会改写眼下的城市竞争格局。

01 都市圈的三个圈层

目前中国的大湾区只有粤港澳一个,规划的城市群是“19+2”个,已经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有9个。

34个都市圈的数量总数,和省会数量相差不大,可见入围门槛低很多,不至于成为长、珠三角发达城市的专利,这也是它被一些三线城市热捧的重要原因。

关于都市圈并没有公认的界限,《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是按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很多城市的地铁时速都超过60公里,不过随着跨城高铁公交化,1小时通勤圈的范围大大提升,最远可以辐射到300公里的范围。

当然并不是说围绕一座城市,画一个300公里的圈,就是都市圈了。都市圈的主要构成条件之一便是人口的聚集度。

比如上述《报告》是以城区人口500万人以上、1小时左右通勤圈内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作为认定门槛。注意是城区人口500万,而不是总人口。

严格来讲,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区域中心城市并不多,这34个都市圈,有很大一部分是潜在的都市圈,还没有发育成型。

所以《报告》对于34个都市圈,也是划分为成熟型都市圈、发展型都市圈和培育型都市圈三类。具体来看:

成熟型都市圈: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型都市圈:首都都市圈,合肥、青岛、成都、西安、郑州、厦门、济南、武汉、石家庄、长春、太原、长沙、贵阳、南宁、沈阳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南昌、昆明、重庆、银川、哈尔滨、大连、兰州、福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西宁都市圈

这种三等分法,可以看出一些规律。

比如成熟的都市圈,主要由一线城市领衔,且都处在长、珠三角地区。

这里人员、货物、资金和数据的流通和一体化活跃程度,都处在全国第一档,地铁乘车码异地互认、跨城地铁广佛线等突破性的创举,都在这里诞生。

发展型都市圈以二线城市为中心,培育型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则全是省会。不过重庆除外,同样的城市等级,且同处在一个城市群之内,成都都市圈比重庆都市圈要更高一级。

02 都市圈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无论是上海都市圈,还是成都都市圈,都是以中心城市命名,范围也是以中心城市的主城区开始向外延伸。

但都市圈区别于单体城市地方在于,它是小规模的城市群组合,辐射范围包含了郊区、县城和周边小的地级市。

来源:《我国主要都市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差异化研究》

比如广州都市圈,范围大致包括了东莞、佛山、惠州、江门、清远、肇庆、中山、珠海等城市。

不过都市圈和城市群又有所不同。城市群的范围更大,像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在内的江浙沪26座城市,可以组合成一个庞大的长三角城市群。

而且,这些城市之间的关系也更平等。比如成渝城市群,成都和重庆双中心,独立发展。

由于涉及到跨市一级的行政区,甚至像南京都市圈,还容纳了安徽的芜湖、马鞍山等市,所以都市圈的成型,除了经济、人口的总和体量足够强,内部的一体化程度至关重要。

换句话说,相对于城市群,都市圈内部有明确的中心,但没有森严的等级和疆界,人财物流通和渗透性更强,壁垒更少。

如果按照城市等级进行划分,那么一个一线都市圈,不仅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要足够强大,都市圈内部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以及产业分工和经济往来,同样有很高的要求。

这解释了京津冀明明是一线城市群,但首都城市圈却只能屈居二线,顶着发展型都市圈的身份。

北京属于无法开放落户的“个别超大城市”之一。出于人口控制和功能疏解的目的,无法向廊坊、保定等周边地区进行彻底的资源开放和公共服务共享,这多少造成了都市圈内部的联系不够强。

来源:《国际大都市圈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轨道交通系统研究》

当然这份《报告》未必权威,不过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虽然是二线,但由于在长三角紧密的产业分工模式下,内部的经济、交通联系相当密切,所以进阶一线都市圈并不奇怪。

成都、西安等诸多二线城市,无论是城市发展水平还是和周边地区的融合,都比长、珠三角的都市圈要落后一些。所以在发展阶段上,定位是二线都市圈。三线都市圈以此类推。

都市圈一二三等和城市的一二三线,并不完全重合。首都都市圈的掉队,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的分化,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规律:要在34个都市圈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空间足够开阔、要素流通足够自由的辐射腹地。

03 都市圈时代,中心城市继续做强

当一座城市喊出都市圈的口号时,那就意味着,它不仅要做强自己,还要以一个更开放的姿态去拥抱周边。

之前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到,要放开都市圈内的落户限制,户籍越来越不重要,意味着中心城市的公共服务、福利,必须向外延伸,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交通等资源,供给压力必然会越来越大。

当然相对于成本来说,由于人财物等市场要素,永远都是向经济更发达的中心地带聚集。所以整体上来讲,中心城市的收益会远远大于产出,城市的边界甚至可以突破行政区划。

中心城市服务业,周边卫星城制造业加工厂,这种小范围的都市圈总部经济分工,也能够让中心城市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对北上广深之外的城市来说,打造都市圈,其实意味着一个名正言顺的强省会机遇。从入围的34个城市名单也能看出,它们全都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

除开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剩下的几乎全是省会。而且事实上,对于都市圈的认定标准,也包含了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超过30%这一项。

当然经济首位度,是服务于辐射和带动目标。城市群也讲一体化,但都市圈由于范围更小,要突破的行政壁垒更少;另一方面,都市圈形成了做强中心城市的明确目标指引,且门槛更低。

因此短期内,对那些没有湾区竞争资格,城市群又面临着难以撼动的行政边界的城市来说,都市圈或将会成为一种更流行的城市发展口号。

城市群真正迈出实质性的发展,只有在都市圈成熟的基础上。后者为前者探路。

来源:《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再思考》

不过对不同城市来说,都市圈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一线城市,都市圈时代照样是磁铁一样的中心。

二线城市中,长三角的几大都市圈,因为相互竞争过于激烈,反而会丧失部分优势;珠三角广州和深圳之外,佛山、东莞等经济总量不算小的城市,注定很难喊出都市圈的口号。

中西部的成都、武汉、郑州等城市,周边没有竞争力的对手,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将会源源不断地吸附周围的人口。

至于那些还处在培育阶段的省会都市圈,南昌、昆明、哈尔滨,老实说,都市圈真正成长成型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都市圈时代,突破行政边界的大市场和要素流动,以及相应的跨城轨道交通等基建项目的需求,同样将给它们提供新的经济引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