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西安召回“破烂王”,垃圾分类需要更多“流浪大师”

2019-04-09 04:52:5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西安召回“破烂王”,垃圾分类需要更多“流浪大师”

文 | 熊志

西安“江村沟”即将退役,城管局准备召回“破烂王”。

江村沟,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沟深140多米,附近有村落名为“江村”,因此得名。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是西安城区唯一的垃圾填埋场。不过到今年9月,江村沟将无空间可填,即将封场。据媒体报道,在此状况下,城管局准备协助商务部门,召回“破烂王”,把废品回收这个瘫痪的系统通过规范的市场化,重新建立起来。

(江村沟上的拾荒者)

十年前,废品回收还是个相当红火的产业,一度催生了不少致富神话。那些走街串巷拾荒的“破烂王”,将街道上被丢弃的垃圾归类整理,挑拣出可以二次利用的,同时他们往往还会上门收购,对废纸板、旧书报、废钢铁等日常废品进行回收。

由于经验充足,知道哪些废弃物可以回收利用,“破烂王”甚至享有城市垃圾分类专家的“头衔”。不过目前在城中村以外的地方,大城市几乎很难寻觅“破烂王”。此前有地方媒体报道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厦门市民卖废品还得约档期,这是废品回收行业的一个缩影。

废品回收行业萎缩之后,由于在末端缺少专业的回收分拣,加上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远未养成,那些可回收的废品也被统一丢弃,既造成了浪费,也加大了垃圾处理的负荷。而且兴建一座新的垃圾填埋、焚烧站,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民意成本都相当高。西安此次宣布召回“破烂王”,便是基于上述种种背景考虑。

当然,“破烂王”逐渐从城市消失,大的产业背景不得不提。这几年随着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价格走低,废品回收行业已经没什么利润空间了;相应地,民众主动积攒日用废品统一变卖的动力小了很多。但也得看到,城市管理体系对“破烂王”这种不太体面、有碍“市容”职业的排斥,同样不容忽视,比如环保、消防的整治清理,就促使不少从业者转行。

(西安垃圾填埋场江村沟)

西安重新召回“破烂王”,说明一刀切的城市管理思路,和容不下任何“脏乱差”的权力美学洁癖,未必一定能够换来市容的整洁。对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末梢的“破烂王”,他们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且有助于将垃圾分类的经验传导给民众。

之前政府推动的垃圾分类效果普遍不好,关键在于末端缺少有经验的人员。所谓垃圾分类,更多只是设计几个带有不同标志的垃圾桶,靠民众自觉,或者靠一线的环卫工人去进行归类,整理的结果多数时候也是被统一混装、混运、混填了。因为不管民众还是环卫工人,既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也对回收市场缺乏了解,自然不可能像“破烂王”那样专业化分类处理。

所以降低城市的垃圾处理成本,更好的思路恰恰是围绕“破烂王”,推动建立产业化的垃圾分类体系。当然涉及到具体的产业背景,比如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价格走低,导致废品回收没有多少利润空间,甚至出现价格倒挂,投入大于产出,考虑到行业的公益性,可以适当给与补贴,吸引从业者进入。

至少这种合作形式,要比政府单打独斗更有效率。比如像巴西的拾荒者合作社制度,就没有以有碍市容的名义对拾荒者进行驱赶,而是将他们组织起来,分类收集部分垃圾。同时政府和一些公益组织则提供补贴支持,拾荒者还被纳入社保体系之中。这种人性化的方法,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避免了废品回收缺少末端人员支持的弊端。

(带有不同标志的垃圾桶)

不久前推崇垃圾分类的上海“流浪大师”爆红网络,从“流浪大师”的遭遇,也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在国内落地所面临的观念困难。但这种观念困难并不是凭空而来,很大程度上它是产业、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一座城市打着市容整洁的旗号,对拾荒者或者说“破烂王”进行清理驱赶,那它多少会传递一种废品回收无关痛痒、政府包办就能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讯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西安再次召回“破烂王”可以看到,低端产业人口并不是多余的,他们也是城市毛细血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