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守护布达拉宫千年珍宝

2019-03-26 04:04: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守护布达拉宫千年珍宝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60年来,西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尤其是在西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在西藏民主改革60年之际,央视新闻中心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布达拉宫管理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制作了独家系列报道《守护布达拉宫千年珍宝》,从古建筑保护、古籍保护与修缮、可移动文物调查等多个角度,以特别的视角,首次全方位展现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文化珍宝和最新保护手段。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布达拉宫在古建筑保护上的最新成果。

万尺布宫 毫厘探微

布达拉宫作为有1300多年历史的藏式宫殿群,它是怎么建筑在红山之上的呢,而这样的古建筑群,又是如何来保护呢?

这段布拉达宫精细化测绘视频——《万尺布宫 毫厘探微》,是布达拉宫管理处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展开,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最新技术、借助4000多个扫描点制作出来的。目的是更好地科学解读布达拉宫的藏式宫堡建筑群,展开保护。

现在我们看到的布达拉宫藏式古建筑群,主要是十七世纪重新修建的,层层叠叠、设计复杂。300多年过去了,围绕布达拉宫,依然有不少未解之谜,比如它是如何依红山而建的?它独特的地垄也就是地基,到底有多少?

依靠最新的三维视图和实地探查,布达拉宫的工作人员已探明了1200多个地垄,即或如此,仍然有不少地垄在探索中。而整个地垄,就是布达拉宫的基础。因此,当建筑群出现裂缝,3D扫描科技监测也能记录下来。

为了监测布达拉宫结构变化的情况,多个殿堂和梁柱装上了结构监测仪,由此为布达拉宫参观人数提供重要依据。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和西藏高度重视布达拉宫的保护,近年来,包括数字壁画、3D扫描、结构检测、合理分流游客等科学方式,使得古建筑群的保护更上层楼。

保护金顶群 铜鎏金工艺修缮一新

2018年,国家投资3100万元,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与布达拉宫管理处联合对金顶群进行了修缮,总共用去75公斤黄金、320公斤水银,效果如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七座金顶,其实是铜鎏金宝顶,宝顶之上有藏、汉、蒙和南亚等多种风格,金顶四周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经幢、宝瓶、牛毛幢等,可以说是多语文化艺术的荟萃之地。

由于长年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金顶出现了鎏金脱落发黑和内部木构件腐朽、折断的现象。

2018年国家投资3100万元,正式启动金顶专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布达拉宫金顶进行修缮,整个用时一年半,共用去黄金75公斤,水银320公斤。

为了防止鸟类在金顶斗拱做巢,影响彩绘的保护,布达拉宫还尝试在金顶群斗拱附近专门搭建起防鸟的铁丝网。

藏式宝瓶、传世壁画、汉地斗拱、鎏金铜瓦,融于海拔最高的世界文化遗产。微风吹过,修缮一新的金顶群,铃声清脆,红色、黄色、白色的窗幔随风飘动,布达拉宫就像一座会唱歌的宫殿,散发出文化遗产的魅力。

央视记者首次走进布达拉宫地垄

布达拉宫的奥秘还有不少,比如布达拉宫到底有多少房间?到现在为止,整个房间数量只数清了地面上的1206间;而地下宫殿探出了1200多个地垄,或许还不是全部。不管怎样,布达拉宫的工作人员们年复一年地在探查和保护着地垄。央视记者也是获批,首次跟随他们走进布达拉宫地垄,探查他们是如何为地垄做体检,地垄又是如何承重“担千斤”的。

10.7米深的地垄里,空气有点闷,但是维修科检查人员十分认真,不时地用木棍敲击着墙壁和木柱,看看是否有空鼓、裂缝,缝隙大小是不是比上一次增大。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地垄承担着布达拉宫的整个重量,地垄的安全也关系着整个古建筑群的安全。未来,在三维扫描等更多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地垄之谜,将会逐步揭开,地垄的保护也将更加科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