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019-03-09 19:14: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思想深邃,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体悟。
“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强调这一问题,凸显了对“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高度关心和重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我省是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供给质量还不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只有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乡村的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做好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等工作的同时,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才能激活乡村内生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乡村要振兴,既需塑形,也需铸魂。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的精气神,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孕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塑造新时代乡村精神、乡村价值和乡村风尚,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才能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为亿万农民带来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和文化力量。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支撑。“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才能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把这项重大历史任务落实好,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