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最好的京剧时代不是等来的

2019-03-09 19:00: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有“当代武丑泰斗”之称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日前离世,缅怀的文章有许多。但对今天的京剧人,仅仅缅怀是不够的,还应该多琢磨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背后有什么值得借鉴、学习之处,通过个人的学习对京剧的发展繁荣出一分力,才是真正对大师的缅怀和致敬。

  今天很多年轻京剧人觉得自己没赶上好时代,京剧面临种种困境,总是抱怨自己入错了行。其实,哪里有什么最好的时代,以前倒是没有电影电视跟京剧抢观众,但那时的京剧演员却被称为“戏子”,而今天京剧被奉为国粹,得到国家扶持,演员可以称为艺术家。看大师们的经历就知道,最好的时代从来不是等来的,自己和行当的前途都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挣得的。

  京剧行里有“无丑不成戏”的说法,因为丑行在演出中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没有丑行的戏似乎就失了味道。不过,大部分人都更喜欢当主角,并笑称“没有条件的演员全改到丑行了”。现在,一些京剧院团也很不重视丑行演员,有些地方丑行担当的角色常由其他行当随便挑一个人就干了。但就是这么一个并不受重视的行当,却没少出大师。张春华是大师,他的老师叶盛章更是“丑行挑班第一人”,做绿叶也要做到顶尖儿的,更不用说把丑行送上高峰的萧长华先生。

  他们成为大师并非偶然,叶盛章为丑行排成了《佛手橘》等大戏,开历史先河。而张春华从小就抱定“宁可练功致死,不可懒惰偷生”的信念,以常人难以承受的强度每天坚持苦练文、武功夫,才能在叶盛章因故不能演出时临时顶上,并因此与这位大师结下不解之缘。仅仅有大师引路还不够,张春华还继承师父衣钵,为丰富武丑剧目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力求突破创新。除《三盗九龙杯》《三岔口》等十多个武丑重头戏接连上演外,他还改编了《铜网阵蒋平捞印》,新排全本《雁翎甲》。他和张云溪改编加工的《三岔口》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至今依然是中国京剧演员出国必演的剧目,甚至成为中国京剧的“代名词”。可以说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行当升值,而不是坐等别人的青睐。

  其实,就是在很多人认为京剧陷入低谷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仍有一些演员演出时一票难求,比如张火丁、王珮瑜。她们与那些爱抱怨的同行身处同一个时代,却为什么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

  张派名角王蓉蓉遇上过比现在更难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初,京剧处于最低谷,几乎没有演出,在许多同伴改行的时候她还对着大衣柜练唱。正因如此,她才能挺过最困难的日子,走到今天。如果自身实力不够过硬,即使遇上最好的时代,你也没有能力承接时代红利。与其向时代问责,不如反观自身,有没有努力提高自身价值,有没有对行业的担当,有没有为争取好的时代而努力。(牛春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