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电视综艺:转型提质正当时

2019-03-08 15:52: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节目《传承者》剧照。

  节目《幻乐之城》剧照。

  节目《创意中国》剧照。

  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节目数量呈现井喷之势,各种题材类型不断涌现,整体结构开始全面优化。在经历“引进”“模仿”外来模式的阶段后,电视综艺从业者清醒地意识到:在原创能力上下功夫,推出既能体现文化内涵又能折射现实生活的原创综艺节目,刻不容缓。

  面对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综艺快速发展带来的创作和市场双重压力,2019年电视综艺节目必须转型提质。

  找准发展方位,创作内核正、品相好的优质节目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电视综艺节目创新首先要了解自身定位,找准发展方位。

  近几年,一些备受好评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央视的《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到北京卫视的《传承者》、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这些节目积极创新综艺形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受众多元文化需求。

  从综艺节目发展角度来看,真正具有竞争力的节目内容必须满足正能量、精品化、差异化的条件。如湖南卫视音乐综艺节目《幻乐之城》将表演和音乐有机结合,让观众享受“可以看到的音乐”;由东方卫视打造的相声竞演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着力展现当下年轻人对相声艺术的探索与创新,成为垂直类喜剧综艺的一种重要尝试。

  未来,电视综艺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网络综艺井喷式的覆盖受众,电视综艺节目恰恰需要“守正创新”。既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也不能墨守成规不进取。

  在发展定位上,不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电视综艺要基于自身品牌优势和长期积淀的资源,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路径,创作内核正、品相好、能传播的好节目,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综艺节目精品。另一方面,坚持融合发展,抓住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等特点,树立“一体化发展、移动端优先”的意识,力争在移动传播时代推出“刷屏产品”。

  用创新内容吸引观众,以融合之形留住观众

  2018年电视综艺的创新既有模式的“升级再造”,又有新模式的“推陈出新”。这些创新节目,既善于观察社会热点,探索电视表达与观众共振的平衡点;又适应传媒格局、舆论生态和受众需求变化,在创作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手段、终端载体等方面都有新突破。

  一要注重创新语态,打造更适合网络传播的表达方式。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创拍秀节目《快乐哆唻咪》,在电视综艺节目中首次将短视频作为创意表达的主要载体,呈现出一种接地气又承载人文气息的表达,在特色城市中发掘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二要注重创新形态,打造更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节目模式。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调动观众通过微信摇一摇电视同步答题,网友在其节目微博评论区接力对诗;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创造文化创意衍生品;山东卫视《美丽中国》致力于传播生态环保理念,是公益节目的新探索。

  三要注重创新样态,强化以“互联网+”思维提升台网互动水平。创作者未来应在策划阶段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征求网民意见以完善节目创作,还可借助社交网络展开话题讨论,使节目实现精准传播。

  坚持原创,将拓展题材类型和细化受众需求相结合

  原创展现的是综合竞争力。2018年电视综艺原创节目大量涌现,尤其是垂直细分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一些文化类、科技类、生活类等类型的综艺节目精耕细作,各美其美。

  坚持“文化公开课”的精准定位,浙江卫视《同一堂课》邀请22位演员与文化人开展为期三天的语文课。借助戏剧表演,“代课老师”们对课堂内容进行了精心策划,令国学之美、汉字之美生动鲜活地呈现于“课堂”之上。江苏卫视《阅读·阅美》以“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的结构,吸引观众从不同角度领略“故事之美”,节目中的家书、纪事是平凡人笔下的不凡经历,传递真挚情怀,呈现时代变迁。

  但必须看到,近年来不少以“综N代”为名的已有综艺模式,因观众审美需求提高、创新动力日渐枯竭,关注度明显下降。要拓展蓝海、再塑口碑,需尊重观众的审美变化,大胆尝试,进行突破性的创新。

  2019年节目原创的主打方向和关键突破点,应着力于垂直细分类综艺节目的探索,将拓展题材类型和细化受众需求结合起来,实现从分众、聚众到大众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原创音乐故事秀节目,四川卫视推出的《围炉音乐会》以“温暖”为核心理念,以近300首经典歌曲为观众打造了40余场纯粹而暖心的音乐会,内容精细、形式多元。江苏卫视的《金曲捞》,同样为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传统模式小众化再到大众化的发展经验和启示。浙江卫视与英皇娱乐共同打造的《十二道锋味》将美食、真人秀与线下实体产业结合。湖南卫视推出的节目《一年级·大学季》,将镜头对准大学生,记录了上海戏剧学院一年级艺术学院新生的成长故事。这些以“真人剧”的特殊节目形态嫁接综艺垂直内容的方向延展,也是电视综艺节目的“破壁”探索。

  节目监管重在辨证施治,意在久久为功

  守正、融合、原创,都离不开规范。从2018年视听内容监管看,电视综艺节目的调控也体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与趋势,一是更加科学精细;二是更加注重实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长效监管、短时治理与中期引导相结合,重在辨证施治,意在久久为功。如2018年1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抵制“泛娱乐化”、控制嘉宾片酬、打击数据造假等,既抓住了当下痛点,又关注长期调控。

  多方联动规制,监管主体扩大,政府管理和行业自治“双轮驱动”。如2018年针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问题,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税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电影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各种乱象进行治理。多部门联合的趋势,让电视综艺节目在“一盘棋”管理思维下凸显规范性、实效性。

  视听媒体建设主流文化,社会效益和公益特色得到重点强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重申,“各节目制作和传播机构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唯有走上规范化的发展之路,才能使电视综艺创作与产业拥有长久生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守正为本,融合为先,原创为要,规范为重。我们相信,2019年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会在守正创新中,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高原”走向“高峰”,值得期待。

  (作者单位:《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

  

  制图:蔡华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