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瞄准高质量,好钢用在刀刃上(迈向高质量发展·融观察)

2019-03-08 15:51:3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核心阅读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统筹考虑了增强发展后劲与财政可持续,既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报告被形象地称作“国家账本”。今年财政资金怎么花,重点领域支出如何保障?针对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代表委员。

  减税降费激活力,改善民生出实招

  2018年,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企业切实感受到减税降费的力度之大。”海南省儋州市市长朱洪武代表举例,比如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范围扩大,使海南许多从事旅游业、零售业的小店铺都成为直接受益者。

  “从2013年到2017年,仅营改增一项,就累计减税2.1万亿元,加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说,减税降费,对于经营好的企业而言是锦上添花,对于困难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具有长效性。

  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委员说:“对于打好三大攻坚战,财政投入力度只增不减。特别是污染防治支持资金高速增长,彰显了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

  2018年,中央财政对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增长。“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的84.4%投向中西部地区,并向贫困地区倾斜,能有力地补短板、促发展。”刘木华委员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今年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

  今年财政政策如何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刘尚希委员说。

  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较之以往规模更大,这是实体经济特别期盼的。预算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从今年5月1日起,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

  “今年减税是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是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更多的企业将从中受益。”刘尚希委员认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统筹考虑了增强发展后劲与财政可持续,既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民生支出一点都不能少,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还体现在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上。

  “2018年预算执行和2019年预算安排,均与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在收支安排上做到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障有力。”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代表认为。

  今年财政支出超过23万亿元,增长6.5%。从财政支出形势看,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很大,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基本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等,都需要予以重点保障。

  ——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260.95亿元,增长18.9%,增量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

  ——积极支持污染防治。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0亿元,增长25%。将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资金安排300亿元,增长45.3%。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20元。

  “中央财政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财政困难地区托底能力,这对基层政府来说是场及时雨。”戴运龙代表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对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长14.7%,均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速。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5%,赤字率由2.6%适度提高到2.8%是稳妥合理的,也为今后留出了政策空间。”刘尚希委员认为。

  “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就是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预算安排上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该保的支出保障好,该减的支出一定要减下来。”戴运龙代表认为,预算报告在增加民生等领域投入的同时,对政府过紧日子也有明确要求,对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并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本报记者李丽辉、曲哲涵、邱超奕、温素威、谢卫群、韩鑫采写)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07日 10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