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娱乐:“晚清通”田沁鑫还原《北京法源寺》

2019-03-04 04:36:1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田沁鑫殚精竭虑写出13稿剧本,不断帮演员找到更符合剧本气质的状态

  一部《北京法源寺》,半部晚清思想史。这部快意恩仇的思辨大戏,四年前带着禅意美学的独特气质款款而来,3月6日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登国家大剧院。

  6日晚上6点,北京青年报旗下北京头条App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将走进大剧院,直播演出后台,从晚清服饰、东方表达的舞台到编剧、导演田沁鑫,主演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人的面对面访谈,从庙堂高耸到人间戏场,用镜头语汇描摹那群曾经震动古今的变法众生相。

  田沁鑫坐镇 排练场英气逼人

  近几日,剧组重又集结,清俊悲情的光绪帝周杰、慷慨义气的谭嗣同贾一平,以及不久前因《战斗民族养成记》收获关注的梁启超董畅等一众男演员,让整个排练场英气逼人。

  田沁鑫坐镇其间,时而沉思时而起身示范,为了她钟情的晚清历史以及李敖先生的重托,她殚精竭虑写出13稿剧本,一字一句可谓熟稔,哪怕演员有半句的恍惚,她都能捕捉到。为了帮助演员找到更符合剧本气质的状态,晚清的正史及传奇她更是口若悬河、娓娓道来。

  艺术家视角写出家国情怀

  作为李敖先生唯一被改编话剧的一部小说,田沁鑫说,“这部戏截取的晚清历史节点是从戊戌变法到戊戌政变的10天,用政论体加推理悬疑的笔法,写了晚清政治家到精英知识分子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个戏干脆点说是爱国的,这场变法中的人物都在努力寻找着一次国家级的突围,虽然失败了,但给后人留下了思索的空间,也惠及当下。我们不是拿爱国作为词汇和概念,这是仁人志士在国家级的困境中的一种不约而同。”

  晚清历史中,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北京法源寺》依然昂扬,在田沁鑫看来,“历史就是进行时、当下发生时,历史不是过去,它就行走在今天,历史总是会和今天的思考产生共振。”这其中,田沁鑫没有想替慈禧说一句所谓的公道话,而是还原本就具备的政治家格局于她。对于除梁启超之外大都毁誉参半的名士知识分子,也没有给他们贴标签,而是纯粹的艺术家视角写了带有她个人家国情怀的历史。

  病后复排此戏 看出了问题

  4年前,田沁鑫只是单纯的导演身份,而今天,她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这些殊荣和职位都是在其去年重病痊愈后的变化。

  对此,田沁鑫表示自己还在适应中,“逐渐从一个艺术家向一个我应该有的担当靠近。正因如此,今天复排这个戏,或许也会有一份更深的感慨。生病后再排戏,我反而安静了,以往有人说我的戏热烈,少了细节,而热烈也曾是我自己得意的地方,但生病后再看自己的戏,我看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北京法源寺》中康有为和光绪的戏就有点局促,这次我会想办法帮助演员提升。”

  文/郭佳 统筹/满羿

  摄影/王晓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