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措施有力就业稳(数字看“六稳”)

2019-02-26 03:58:1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回首2018年,中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样的成绩,是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取得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时要求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即日起,本报推出“数字看‘六稳’”系列报道,从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等六个领域的相关数据切入,报道实现“六稳”的政策措施,展现“六稳”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分析如何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编 者 

  

  就业是什么?

  就业是农民工手中的返城车票。正月初五,江西赣州于都县船坑村村民张华寿背上行囊,坐上开往广东东莞的K4366次务工专列,“厂里承诺,只要年后回去上班就能涨1000多块工资,一个月能挣8000多元!”

  就业是创业者眼里的人才招聘。正月初六,北京影谱科技创始人姬晓晨修改数百页的企业规划书直到深夜,“企业幸运地赶上人工智能行业扩张期,今年员工人数争取增一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去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之首,我国新增就业创新高,创业环境更向好!

  指标靓、成绩优,去年就业稳中向好

  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居近年来低位

  “去年底,全公司8500多人全部足额发放工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10%!” 中车齐车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石宏斌一脸自豪。他说,去年企业营收60多亿元,正制定招聘计划,打算今年招80多名大学生,充实发展后劲。

  打开2018中国就业成绩单,数字指标透着喜气:

  “1361万人”——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创历史新高,连续第六年超过1300万人。岗位越来越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3.8%”——去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为近10多年来最低水平。去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实现低于5.5%的预期目标。饭碗越端越牢,失业率保持低位。

  “15829元”——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829元,同比增长8.3%。荷包越挣越鼓,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就业大局稳中向好,不仅因为就业总量扩容,更在于就业结构优化。

  服务业扮演稳就业“压舱石”。初步核算,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吸纳就业能力更强。

  民营经济成为稳就业“主力军”。去年12月,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同比分别增长5.7%和6.7%,高于城镇就业人员增速3.4和4.4个百分点。

  中西部变身稳就业“蓄水池”。去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185万人,而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同比增长3.2%,增速快于全国2.6个百分点。

  政策好、措施实,援企稳岗显功效

  失业保险返还197.7亿元,惠及职工6445万人

  为61.4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9.8亿元

  时光回溯,石宏斌也曾陷入焦虑。2016年,受大宗货物运输量骤降影响,企业订单锐减,低迷期一下就是两年,最糟的时候,全员歇工半年。为了守住不裁员的底线,也为了在市场回暖后快速抢占份额,企业启动了复合型岗位培训,增强员工素质,提升劳动效率。“我们一次性拿到近200万元失业保险返还,稳定了岗位,更稳住了人心!”

  去年,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良好态势,但也应看到,随着去产能、去杠杆等任务加码,以及外部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去年7月31日和10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强调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作为宏观政策的优先目标。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措施密集出台,推动形成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为稳就业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

  ——提高政策含金量,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为稳就业的有力抓手。政策的力度之大,可以从三个数字中看到端倪:

  一是“1.3万亿元”。去年中央送上约1.3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红包”,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让市场中岗位更多。

  二是“9.8亿元”。去年为61.4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9.8亿元,使失业保险金持续补贴参保者提升职业技能,让求职者技能更强。

  三是“197.7亿元”。去年68.1万户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享受到197.7亿元失业保险返还,惠及职工6445万人,让在岗者饭碗更牢。

  ——送上惠企大礼包,更加优厚的营商环境成为稳就业的不竭动力。

  2018年,新疆美丽奥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慧君投资2000万元,在新疆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建厂,帮助当地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就业。“喀什有关部门对我们招工、培训等给予全方位支持,既有财税优惠,也有就业服务,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怎能不来?”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去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70万户,比上年增长10.3%,以创业有力带动了就业。

  ——织牢兜底保障网,更加全面的托底安置成为稳就业的强劲支撑。

  环卫工、志愿者、社区配送……我国及时将受产业结构调整、经贸摩擦等影响的人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去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1万人,再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今年我国城镇就业的新增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

  去年四季度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达1.27,用工需求比较旺盛

  “对企业来说,流入一分钱就是减轻一分负担,也就能增加一分信心。”石宏斌说,今年企业考虑将失业保险返还一分为二,一部分用在职工培训上,培养电焊铆工都能干的复合型技工,另一部分补充失业保险缴纳费用,让员工打消后顾之忧,安心在岗。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19年我国将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今年,我国城镇就业的新增劳动力仍然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就业能否顶住压力,继续快马加鞭?

  “经济平稳运行、新动能快速发展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坚实基础,我国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有条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看看这三个数字,信心油然而生:

  “196万人”——随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96万人,比2012年增加34万人。增加就业有潜能。

  “1.27”——去年四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达1.27,国内用工需求比较旺盛。2012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年均新增就业人员基本维持在1500万人左右,家政、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就业容量较大。转岗就业有机会。

  “5700亿元”——截至去年8月,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5700亿元,这对解决因经贸摩擦可能受影响职工的就业和生活有一定保障。应对冲击有能力。

  尽管有信心、有条件,但说千道万,稳就业关键还得实干。新的一年,要向着这三个数字使劲:

  “7.7亿人”——守住就业基本盘,转型升级稳增长。

  从深幽昏暗的矿井电钳工变身为明快亮洁的无菌车间制药工,30岁的张轲转岗到晋煤集团制药公司已有一年多。“工资跟原来差不多,但工作环境改善了,还拿到了午餐补贴。”

  在我国,像张轲这样常年需要在城乡就业的劳动力人口约7.7亿人。从经济基本面和吸纳就业能力看,稳就业首先靠高质量的发展。“企业有活力,就业就有保障。我们将加快研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实施方案,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力度和幅度,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说。

  “1500万人”——拓展就业新空间,深化改革促创业。

  “有人说生意难做,可我这却不错。”今年春节,兰淑珠位于福建泉州洪濑镇西林村的快递驿站照常营业。这间去年下半年创立的快递取件店,不仅将快递服务延伸到乡亲们家门口,也让兰淑珠收入颇丰。

  面对1500多万人的城镇就业新增劳动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将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税收、融资、用地等方面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更多劳动者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就业。”孟玮说。

  “5.5%”——守住就业底线,援助培训保重点。

  就业大局要稳,任务之一就是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为此,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

  “面对结构性就业矛盾,要加强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卢爱红表示,今年将放宽企业职工申领技能补贴的条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能力。同时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继续动态清零。

  新的一年,让我们迈开稳就业的步子,迎来更红火的日子!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5日 01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