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硬仗

2019-02-24 03:20: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20万吨

  3年来,湖南淘汰钢铁落后产能120万吨,关停小煤矿2000余家,淘汰煤炭落后产能600万吨。

  5万辆

  湖南13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年产新能源汽车超5万辆。

  2016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3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迎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说。

  做好加减法产品更精

  元宵节,一场盛大的焰火晚会在长沙上空绽放。不只是长沙,四川成都、内蒙古鄂尔多斯、广东梅州等地,纷纷上演火树银花的焰火秀。无一例外,这些烟花产品都来自浏阳。

  璀璨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过去,浏阳花炮企业遍地开花,发展方式粗放,技术水平不一,安全隐患重重。

  去落后产能的战役打响,湖南“动刀”治沉疴——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面“体检”,达不到换证许可的企业一律退出。通过关停退出、兼并重组等方式,2016年以来,浏阳共有306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和82家工区有序退出。

  3年来,像烟花爆竹产业一样,钢铁、水泥、煤炭等都历经壮士断腕的阵痛。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全省淘汰钢铁落后产能120万吨,查处涉“地条钢”生产企业12家,关停小煤矿2000余家,淘汰煤炭落后产能600万吨。

  既要减掉落后产能,更要加出新技艺和新产品——

  浏阳花炮龙头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环保需求,提升产品科技元素,成功研发微烟无硫发射药、微烟引线、新型环保鞭炮等新材料、新产品。“最近每年申请专利200多个,研发和改进新产品1000多个。”浏阳市鞭炮烟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火硝等原材料从各端口上线,不到15秒钟24道制作工序完成,一盆组合烟花新鲜出炉。在浏阳市中洲烟花生产厂房,这样一条全自动组合烟花生产线,只需要11名工人作业,涉药工人仅4名。“完成同样的产值,过去至少需要300名涉药工人,危险系数还高。”中洲烟花总裁李昌初说。

  从“低小散”走向“高精尖”,2018年浏阳花炮产业集群总产值达246.4亿元,同比增长7.9%,比2008年增长145%。

  走进华菱涟钢的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景象。“没有时间休息,必须开足马力生产,订单供不应求。”涟钢总经理肖尊湖说,瞄准更薄、更轻、更强目标,这几年涟钢推动产品由粗向精迈进,“涟钢造”登上“复兴号”高铁;超高强工程机械用钢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高强耐磨钢、超高档次锯片钢等产品替代进口……

  湖南省省长许达哲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湖南科学把握“加法”和“减法”,从供给侧产品端发力,一手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一手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正成为产业发展的行动自觉。

  进退之间结构更优

  早春时节,洞庭湖边的沅江纸业,繁忙不再:湖堤外的原料堆场不见人的踪影,曾经日产220吨苇浆的车间,安静下来。而几个月前,车间还是一片忙碌,码头外排队的大船绵延六七公里。2017年,沅江纸业上缴税收超7000万元,接近全市税收的1/10。

  造纸,一度是沅江的支柱产业。沅江地处南洞庭湖腹地,适宜芦苇生长,当地45万亩高产优质芦苇基地,曾带动湖畔林立大小数十个造纸厂。

  然而,这几年沅江发展调头——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湖南积极引导造纸企业有序退出洞庭湖。

  造纸厂关停,产业发展何去何从?在沅江芦笋采摘基地里忙碌的龚立军,给出了答案。过去20多年一直经营芦苇场,这几年他成立公司做起了芦笋食品加工,产销两旺。去年公司生产芦笋食品500余吨,收入近1500万元,今年计划将生产规模扩大到1500吨。沅江布局绿色发展,推进芦笋产业化建设,实现芦苇由造纸原料向生态健康食品转型升级。2018年底,全市芦笋生产企业已增加到24家,芦笋食品产量达3万吨,综合产值约30亿元。

  一退一进之间,沅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折射出湖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不懈努力。

  岳阳市君山区黄泥套村村民晏美军养了23年猪,区里全面落实生猪退养政策,他拆除自家2000多平方米猪舍,带领养殖户成立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种田。买烘干设备、打米机,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条龙。去年,合作社流转水田1700多亩,托管土地6万亩,实现收益140多万元。

  光卖粮食还不够。华容县莲花堰村种粮大户段庆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流转租金、施肥收割等亩均成本将近1100元,赶上行情不好,种粮食就是赔本赚吆喝。为什么还坚持?段庆飞从田边深沟里提起一个地笼,里面虾苗活蹦乱跳,“养虾收益高。”

  眼下,稻虾种养模式在洞庭湖区持续推广,2018年仅南县、华容县两地,稻虾种养面积就超过80万亩。

  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湖南在乡村振兴上迈出新步伐。

  破旧立新动能更足

  去年底,随着株洲冶炼集团在株洲市清水塘地区的最后一座冶炼炉熄火关停,清水塘老工业区的产能全面关停退出。

  由于环境污染历史欠账过重,清水塘261家化工冶炼企业最终关停。这几年,湖南省内包括清水塘在内的竹埠港、水口山等老工业基地,纷纷打响搬迁改造升级的战役。

  断腕阵痛之后,还得谋求新生。清水塘将建成一座以科技创新、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口岸经济为主的产业新城;衡阳水口山地区,目标直指世界一流铜铅锌产业基地;竹埠港将转身成为一个集教育培训、服务中心、都市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新区……

  “落后产能的淘汰,给新动能的培育腾出了空间环境、劳动力资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曹慧泉说。3年来,湖南瞄准产业前沿,结合自身实际,瞄准强链、补链、延链,分链优化发展环境、引进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着力做强做优20个新兴产业链。

  而今放眼湖南,新兴产业释放强劲动能——工程机械产业领域,湖南省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99家,其中有4家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形成国内产品类别最全、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新能源汽车跻身全国前列,省内已有13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年产新能源汽车超5万辆,形成包括整车、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电机电控、充电桩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在去产能主要行业和重点区域,湖南拿出真功夫“降成本、补短板”,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为企业降低成本。2018年,全省减轻企业负担90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2000家。同时,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创新发展平台竞相发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不竭动力。

  既拉长优势,又补齐短板,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湖南经济动能转换稳扎稳打。今年1月,聚焦钢铁主业的华菱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5%,迎来开门红。从常年亏损,到站上千亿元销售台阶,华菱钢铁成为湖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