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爬坡过坎促振兴——吉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2019-02-21 23:59:2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长春2月20日电题:爬坡过坎促振兴——吉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新华社记者陈俊、段续、刘硕、高楠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拉溪镇,农民在运粮车上整理收割机收获的水稻(2018年9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小卫星组网太空,吉林大米热销全国,野生东北虎出没山林……近年来,白山松水间传来一个个好消息。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代表团参加审议,与代表们共商东北振兴大计。“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殷殷嘱托,切切叮咛,习近平总书记为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吉林指明方向。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吉林抓好创新先手棋,驱动新引擎,奋力克难关,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奏响“产业好声音”

  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水稻种植户在进行机械插秧(2016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春节假期,吉林通用机械公司的流水线依然忙碌。

  “订单已排到5年后,只能抢时间抓生产。”刚从德国保时捷公司洽谈合作归来的董事长李吉宝说。

  2018年,这家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销售额实现30%的增长,达到29.3亿元。“创新研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品,一举改变了过去靠低成本、低价格参与竞争的格局。”李吉宝说。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指示,在“十三五”期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提速、新增长点培育提高、服务业转型提升等“四大工程”,突出以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正摘下“傻大黑粗”的帽子,不断向高端跃进。

  春节期间,吉林市各大商场里,不时可见身着“吉化蓝”工服的顾客。“企业效益好了,工资涨了,穿工服上街‘有面子’。”中石油吉化合成树脂厂车间班长赵雷说。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石油吉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树祯看来,“吉化蓝”走上街头,是企业职工自豪感的折射。继2017年创造建厂近70年来最好成绩、盈利50多亿元后,2018年继续保持盈利势头。“我们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把做中国最好的ABS树脂作为目标,产品受到用户青睐。”孙树祯说。

  传统产业“老歌新唱”,新兴产业“欢歌嘹亮”。老工业基地的大舞台上,工业“一柱擎天”和产业单一的“二人转”正奋力转向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交响乐”。

  “卫星省”正成为吉林省的新名片。长光卫星公司负责人宣明向记者介绍,商业遥感卫星组“吉林一号”已有12颗小卫星在空组网,执行测绘等任务2万余次。

  如今,小卫星制造已被列入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长春航天信息产业园里,聚集起一批卫星配套企业。

  近年来,中国标准动车组、一汽解放智能重卡等众多“吉林智造”陆续走向市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2%。

  现代农业播种希望的田野

  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农户在搬运打包装箱后的“延边大米”(2019年2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过去一斤大米卖4块多,现在7块多还供不应求。”和龙市光东村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经理金君高兴地说。

  吉林占据黄金水稻带和玉米带的地理优势,长期以来粮食却只能卖初级产品的价格。近年来,吉林全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示,深入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叫响“吉林大米”等系列品牌。

  2015年吉林实施大米品牌建设五年规划,目标锁定打造一个公共品牌、打造一个产业联盟、构建一个网络平台、建立一个完整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一个销售渠道的“五个一工程”。在这一规划牵引下,水稻收购价格逐年提升,带动全省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于强表示,吉林将围绕一大批农业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吉字号”品牌集群。

  “品质提上来,腰包鼓起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榆树市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说。在永生村,机械化经营比重越来越高,除了玉米,苗木培育等产业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吉林市大荒地村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东福米业通过“村企共建”,共同成立农业公司集约经营,每公顷水稻增收2500多元,农户年均收入5万多元,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农业的红利。走进大荒地村,昔日落后的村屯变得村容整洁,家家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一派新农村的新气象。

  伴随现代农业发展,一群现代新农人也在成长。受益于“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长春双阳区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华靓通过到农业院校学习,开阔了视野。他引入绿色有机种植理念,带领农民打造的鸭田、蟹田远近闻名。

  目前,吉林省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民合作组织超过2200个,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挥洒汗水、收获希望。

  擦亮生态优势“名片”

  这是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秋日稻田景色(2017年9月22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坐拥长白山,怀揽大平原,吉林生态资源得天独厚。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关切地询问东北虎和长白山的情况。在振兴发展路上,吉林也在努力擦亮生态优势这张名片。

  曾几何时,由于森林遭到过度砍伐,虎豹踪迹难觅。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大规模生态保护工程,东部长白山林区已实施停伐,深入实施“大保护”。权威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27只东北虎和42只东北豹长期活动于吉林省区域内;中部加快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保护黑土地;针对西部常年干旱、生态脆弱的特点,启动河湖连通工程,原本贫瘠的土地成为粮食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

  保护野生东北虎豹,吉林省不遗余力,甚至让计划修建的高铁为虎豹改道。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长春挂牌成立,东北虎豹的生存繁殖领地不断扩大。

  2月的长白山寒冷依旧,基层林长刘长征带领6人巡护组穿行其中,每天巡护行程15到25公里。2018年初,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开始实行林长制,设有三级林长共27名,他们辛勤地守护着这座生态宝库。

  山青了,水绿了,得到充分保护的生态资源又转换成了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今年春节,吉林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管辖的老白山雪村游人如织,过去的林场职工依托森林旅游,办起家庭旅馆,煞是红火。

  “既保护好资源,又发展起绿色产业,带动职工就业,这是双赢。”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栋说。

  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农户使用机械收割青贮玉米(2018年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长春双阳区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华靓(右一)向村民展示线上营销情况(2015年6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吉林通用机械公司流水线上的手臂机器人拿取零部件(2019年2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