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送年货 唠家常 总书记串门来我家

2019-02-02 00:02: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节日。此时,众多普通家庭的春节,更是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将至,习近平总是风尘仆仆,深入基层。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北境边陲兴安盟阿尔山市,从陕西梁家河的窑洞到革命老区井冈山,从河北张北县困难群众家到四川大凉山深处……送年货、唠家常、解民忧。

  村村寨寨,万水千山,驻足处皆是直抵人心的温暖;

  问苦解忧,一心为民,考察后总有切实着力的改变。

  送年货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来到海拔2400多米、人均纯收入1400多元的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看望困难群众。图为习近平和八旬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来源:新华社

  2013年2月,陇原大地,天寒地冻。大山深处的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提前耍起了社火,扭起了秧歌,一派喜气洋洋。

  “这么多年了,今年这个年过得最幸福。”村民们高兴地说,“谁能想到,年前总书记能到我们这么偏僻的乡村来,给我们提前拜年!连家里好多年货都是他给我们办的。”

  腊月廿三,农历小年。习近平来到甘肃渭源县。

  村里447户人家,每家2袋面、2桶油、20斤猪肉、1床棉被、4副春联、3斤水果糖、3斤大板瓜子,给每个学生娃娃发放书包、文具盒、词典各1个,这是习近平给村民送的年货。

  翻过一座山,再盘一道梁,绕过十八弯……习近平先后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给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来源:新华社

  2015年2月,也是春节前,陕西延川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在村口一块写着“知青淤地坝”的石碑前,十几位乡亲激动地同习近平握手寒暄,欢迎他“回家”。

  春回陕北,春阳明媚。

  远处沟梁上的积雪渐渐消融。梁家河村沿山而建,村民们的窑洞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之中。从村口到村里,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走着。

2015年2月13日,延安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知青旧址外景。来源:新华社

  50年前,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在这里劳动生活了7年。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峁一梁,习近平都常常牵挂。他曾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造淤地坝、办铁业社、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当年淤地坝造出的耕地,如今已是亩产1000多斤的高产田。

  在梁家河村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感情。

  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肉制品,还有春联、年画,家家有份。习近平给乡亲们带来了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

  心到、意到、良策到。习近平的“年货”,是礼轻情意重的传统民俗,更是爱民为民的深厚情怀。

  几年来,梁家河年年有新貌。当年习近平关心的那片果园,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山地苹果种植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随着乡村旅游业发展,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00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习近平送去的是党中央对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关心,更是带领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决心。在他的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

  唠家常

2014年1月,习近平到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来源:新华社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老百姓的生活是习近平心头最牵挂的事。

  在黄土飞扬的甘肃,他询问乡亲们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年货有没有备好。

  在冰封雪皑的内蒙古,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他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在赣鄱大地,贫困户张成德家中,他一间一间屋子察看,坐下来同夫妇俩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

  在霜天寥廓的张北草原,困难群众徐万家,他问喝的用的水从哪里来,电视机啥时买的、能看多少频道,过年安排哪些活动。

  ……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给乡亲们拜年,祝乡亲们生活幸福、猴年吉祥。来源:新华社

  关内关外,习近平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走村入户、慰问交谈,叫一声“老阿姨”,抱一抱年幼孩童;围着火塘,盘腿坐炕,算收支账,谋脱贫策。他像亲人一样亲切,像串门一样自然,眉眼间都是慈爱,心底里全是惦念。

  “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

  温暖话语,点点滴滴,镌刻在千千万万百姓的心中。

  解民忧

  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节列俄阿木家中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火塘边,共谋精准脱贫之策。来源:新华社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念兹在兹,无日或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每年春节前的走访慰问,习近平都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甘肃自然条件恶劣,缺水干旱,他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要求“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内蒙古许多群众住房困难,他叮嘱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在四川彝族贫困村,他分析当地贫困发生的原因,强调“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2015年2月14日上午,习近平到陕西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察看学校办学情况,同老师们进行交流。 来源:新华社

  陕西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他关切询问教师待遇如何、孩子们营养午餐落实得怎么样,指出“要重视教育,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老区的基础教育,财政资金要向这方面倾斜”。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甘肃布楞沟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

  甘肃布楞沟村,“水引来了,路硬化了,房子也盖好了”,村民马麦志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涌了出来。

  内蒙古将棚户区改造任务作为“一号工程”,在10.67万平方公里的林海打响棚改“攻坚战”。郭永财一家告别居住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搬进了敞亮的新楼房。

  四川凉山,2018年19.9万贫困老乡摘“穷帽”,500个贫困村退出,易地搬迁住房即将完工,习近平惦记的两户彝族村民,春节前就将住进新居……

  回眸处,倍感温暖。展望时,信心满满。

  正如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所写——“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