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以书为媒,架设中阿文明交融之桥

2019-01-30 04:29: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哲学、发展道路等方方面面。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人民更深入地交流,越来越多的阿拉伯读者渴望读到中国故事,读懂中国故事。

    

  为期两周的第五十届开罗国际书展日前在开罗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书展之一,本届书展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749家出版社参加。在众多展台中,挂着红灯笼的中国展台格外引人注目。前来中国展台感受“中国味”的埃及读者络绎不绝,千余种来自中国的图书、文创产品等受到当地读者欢迎。

  “展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图书给埃及读者呈现了新的世界”

  开罗国际书展正成为不少学习中文的埃及学生淘书的重要场所。在这里,词典、汉语水平考试辅导书等中文学习材料一应俱全。开罗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阿雅告诉记者,“新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汉语水平考试,去中国留学,近距离感受这个让我向往已久的国度”。

  “每天来我们展台的观展者太多了。”中国展台的志愿者亚拉说,“前来淘书的除了学生,也有不会说中文,但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中国故事的普通读者。展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的图书给埃及读者呈现了新的世界。”

  埃及汉学家艾哈迈德·扎耶夫对中国展台前络绎不绝的观展者并不感到意外。他表示,近年来埃及和中国在经贸、文化、旅游、工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合作,埃及人了解中国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关于中国企业家故事的书籍在书展上颇受欢迎。不少埃及读者表示,这些企业家的励志人生让他们相信梦想的重要性。中国的神话故事、当代小说同样受埃及读者青睐。

  “中国走向强盛的秘诀正是埃及在发展路上需要学习的宝贵经验”

  在中国展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语版被摆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不少当地读者专程前来购买。中国展台承办方、智慧宫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艾哈迈德·赛义德介绍,书展前已有不少人在他们的社交媒体上留言,要求订购这本书。

  工程师莫塔什正在认真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喜欢的中国书籍,书中习近平主席对中国发展前景及世界未来走向的观点和看法给人启迪。中国走向强盛的秘诀正是埃及在发展路上需要学习的宝贵经验。”

  莫塔什的同伴,医生叙林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哲学、发展道路等方方面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读懂中国的宝典。”叙林说。

  据中国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关于中国发展的理论书籍在本次书展上非常畅销,如《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的生态建设》《中国的经济建设》等。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环境学教授尤瑟夫对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探索大加赞赏。他认为,这些中国书籍很好地阐释了人与自然、文明兴衰与民族命运、环境质量与人民福祉的关系。

  “翻译中国作品的过程就是了解中国的过程,了解越深入,对其越痴迷”

  “书展不仅是图书和图书的交流,更是文明与文明的对话。”智慧宫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马荣说。

  近年来,在埃及市场上,阿拉伯语版的中国图书数量不断增加,一本在中国国内畅销的书籍,其阿文版最快不到8个月就能出现在阿拉伯国家。中国的小说、神话、传记类图书在埃及尤为畅销。中国作家莫言就很受不少埃及中文系老师和学生的追捧,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更是深受读者喜爱。该书的译者、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翻译和比较文学教师哈赛宁·法赫米介绍,莫言作品已经走进了不少高校。“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元素’在埃及流行起来。”

  阿拉伯世界对于中国图书的青睐也让阿中在出版领域的合作逐渐走向深入。艾哈迈德·赛义德说,“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人民更深入地交流,越来越多的阿拉伯读者渴望读到中国故事,读懂中国故事。

  以书为媒,中阿人文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和埃及几乎每年都会组织文学翻译研讨会、中埃作家见面会、翻译家工作坊等活动,从而增进中阿双方的互相了解。在本次书展期间,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讨论会、中阿文化出版合作论坛等多个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亮点,吸引不少埃及作家、汉学家、翻译家参加。他们表示,“翻译中国作品的过程就是了解中国的过程,了解越深入,对其越痴迷”。

  (本报开罗1月28日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