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体育:脑瘫拳击手向命运“出拳”

2019-01-28 01:07:3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天津1月27日电 脑瘫拳击手向命运“出拳”

  新华社记者张宇琪、宋瑞、岳月伟

  五颜六色的拳击手套、头盔散落在地上,沙袋、杠铃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墙上挂着脑瘫职业拳击手汪强与两位拳击高手泰森和邹市明的合影……

  这是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一所拳击俱乐部里的场景。身穿印有“China Boxer(中国拳击手)”红色运动服的汪强,正在训练一群心怀拳击梦想的年轻人。

  从肢体不协调、生活难自理的脑瘫患者,到成为职业拳击运动员,三十三年间,汪强不断向命运“出拳”,坚定而执着。

  将时钟拨回1986年,天津市儿童医院的一纸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将汪强的父母推向无情深渊。

  一岁的汪强被诊断为脑瘫。“我和他爸爸都懵了。汪强是7个月的早产儿,生下来才3斤半,出生就有脑出血、黄疸、肺炎等病症,抢救35天后才活下来。” 母亲刘惠琴回忆道。严重的脑损伤给汪强留下了一生的病症。

  夫妻俩开始四处求医,足迹踏遍天津的大小医院,父亲汪宝柱还购买了各种治疗脑瘫的医学书籍:《中国按摩术》《图解脚底按摩疗法》《小儿脑瘫》……书籍经过无数次翻阅,边角微微卷起,里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父亲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在父亲每天4至5小时的高强度按摩下,汪强的身体情况渐渐有了起色。“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后,听到汪强特别艰难地、使劲儿说了‘M…M…妈’。”刘惠琴眼眶微微泛红。7岁的汪强终于说出人生的第一个字。

  “当时太高兴了,我要让孩子上正常学校。”接下来的两年内,汪强父母继续训练汪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培养跳棋、象棋等兴趣爱好。刘惠琴不顾邻居们异样的眼光,将9岁的汪强送入天津市河东区一所普通小学读一年级。

  然而,比同学高出一头的汪强却始终难以融入普通孩子的群体。“高年级学生总是欺负我,我要活得有尊严!”对汪强来说,“尊严”二字的发音很吃力,他却说得艰难又郑重。

  曾当过武警拳击教练的父亲决定教12岁的汪强打拳,并亲自担任汪强的拳击陪练,为他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最开始我必须抓着他的手臂、提着他的腿去完成每个动作。”

  作为脑瘫患者,练习拳击谈何容易。汪强的手脚灵活度远不如普通人,再简单不过的出拳动作、小的要领,汪宝柱已经数不清要训练汪强多少次。

  “别人一遍,他得十遍百遍。”父亲说。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训练下,汪强打烂了十余副手套,就连厚实的沙袋都打出了裂纹。

  “打拳的时候,我心里只想着攻击、防守,累了就咬牙坚持一下!”汪强说。

  2014年9月,汪强终于如愿参加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拳击赛——上海第四届中外拳击对抗赛。

  “看不到台下的观众,也听不到周围的呐喊声,眼中就是对手,我要拼一下!”汪强说,当时身在聚光灯下的他心跳如雷。

  初次登上职业拳击擂台的他因体力不支,最终惜败对手。但这更坚定了他练习拳击的信念。三个月后,汪强在河北保定举行的“鼎裕辉杯”全国拳击俱乐部拳击争霸赛中一举夺冠。

  汪强从手机上翻出当时拍摄的照片。耀眼的聚光灯将争霸赛擂台照得明亮,汗涔涔的汪强捧着金色“冠军”奖杯,笑得很灿烂。“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职业拳击比赛的冠军,觉得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现在,我一秒钟能打出6拳,一拳重达150公斤。”说到这里,汪强握紧拳头,拳峰凸显。一拳击出,攻击凌厉、霸气十足。

  “我希望将我的拳击俱乐部办得蒸蒸日上,招收更多学生,一辈子从事我所热爱的拳击事业。”汪强对未来充满希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