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为何反复强调“战略思维”

2019-01-26 03:52: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其中,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

  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梳理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一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我们不难发现处处闪耀着的战略智慧。

  1.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战略思维为何重要?2014年8月,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早在2003年,习近平就发表文章表明,“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要有战略思维,“战略、全局、方向、长远”等都是他讲话中的高频词。谈到全面深化改革时,他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他指出“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站在战略的高度,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才能够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才能够确保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方案,又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案。

  2. 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习近平认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战略谋划。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

  2012年12月9日,习近平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发展实际,逐渐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在习近平看来,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战略思维能力则意味着,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善于把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结合起来,不能闭目塞听、固步自封。

  现实中,也有一些干部认为,总揽全局是大领导的事,在地方、基层或部门工作没必要拥有战略思维。殊不知,何谓全局、何谓局部,本身就是相对的。相对于全国,地方固然是局部,但是相对于辖区,地方又何尝不是整体?一些地方,取利一时的短视决策寻常可见,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莫不与缺少战略思维有关。

  陷入鸡零狗碎的事务主义,可以说是能力短板;但有些人希图一时政绩、罔顾战略全局,则是私利驱动、有意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3.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今天,大国治理从来不能只是眼光向内。

  201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又一次提到战略思维。他指出,“要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近些年,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也愈发彰显战略思维,中国方案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正由积极参与转向引领。

  由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从东方走向西方,目前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和支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将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10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10年。这是习近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4.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多次在重要会议和实地调研时,高频率反复强调“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习近平说,“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定力?在习近平看来,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