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三峡集团 绿色之路越走越宽

2019-01-22 07:55: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成立于1993年的三峡集团,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底,三峡集团已建、在建、权益总装机超过1.2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清洁能源装机占99%,可控水电装机占全国水电总装机的16%,打造出以三峡为品牌的中国水电名片,年发绿色电能首超1000亿千瓦时。 

  1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再传捷报。截至2018年12月21日上午8时25分21秒,三峡水电站2018年累计生产绿色电能1000亿千瓦时,创国内单座电站年发电量新纪录。

  新纪录的取得既得益于流域整体科学调度,也与三峡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密不可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鸣山表示:“因三峡工程建立的三峡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三峡、溪洛渡、向家坝等一系列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努力打造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

  创新发展,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从建设三峡工程到白鹤滩、乌东德,从运营一座座大型水电站到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的每一步跨越背后都离不开三峡人对于创新的矢志追求。

  科技创新不畏难。

  了解白鹤滩水电工程的人,都会提到“难”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设防烈度高,泄洪规模、地下工程和水轮发电机组规模巨大,攻克这些难题成为这座目前在建规模全球最大的水电站必须应对的挑战。

  迎难而上,三峡集团总经理王琳表示,“三峡集团始终紧盯世界清洁能源发展前沿,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整合全产业链创新要素,集成国内外创新资源,不断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模式,统筹推进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走出了具有三峡特色的‘集成国内外、协同上下游、引领全行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全球只有16台,全部将安置在白鹤滩左右岸电站厂房内。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百万机组标记着“前无古人”的新高度。三峡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平说,“这次完全的自主创新,绝不是为创新而创新,采用‘百万机组’可有效减少厂房开挖,节省工程成本,而且机组单机容量越大,调节范围越大,有利于增强整个电力系统的调节性能。”

  机制创新增活力。

  三峡集团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改革。从三峡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长江电力改制上市、金沙江下游水电资产证券化到落实国家批复的新战略定位,每一项成绩都是在改革中取得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集团贯彻国资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推动管控模式集团化、集团业务板块化、板块专业化、专业市场化、市场国际化,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充分释放了国有企业内在动力和活力,为“十三五”将三峡集团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

  绿色发展,践行生态优先

  雷鸣山说,“践行和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三峡集团长远发展的根本依托。一方面要精益求精做好三峡工程的运行调度,使之成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开发好、建设好、运营好各类清洁能源电站,为能源转型、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按照“全流域、全生命周期、开放共享、科技创新”的环保理念,三峡集团通过采取生态改善和影响减缓措施、开展流域环境监测、实施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充分发挥对长江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性作用。1993年至2017年期间,三峡集团在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环境保护相关项目中累计投入近9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后续还将加大投入,积极为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作贡献。

  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段时间以来,长江流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长江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让母亲河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集团当前正着手打造生态环保业务板块,通过组建中国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发起设立中国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筹建长江生态环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组建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设立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等,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专业力量,努力把生态环保打造成三峡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走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自三峡工程2003年正式蓄水发电以来,三峡电站累计所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消耗3.6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亿吨、二氧化硫排放42万吨,同时还减少了大量工业废水排放,为节能减排和推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瞄准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方向,近年来,三峡集团将海上风电定位为继水电之后的第二主业。借鉴三峡工程经验,三峡集团努力成为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引领者。截至2018年12月底已建成投产项目规模89.19万千瓦,并储备了丰富的国内海上风电资源。

  共享发展,责任担当冲在前

  便捷的交通、漂亮的房屋、整洁的院落、暖心的公益设施……健身广场上,有的老人聚在一起打太极拳、舒展筋骨;有的在休闲凳上歇息,拉着家常……这是重庆市巫山县两坪乡仙桥扶贫搬迁安置点里的日常景象。

  按照中央总体部署,自2002年起,三峡集团定点帮扶重庆巫山。17年来,实施帮扶项目110个,让巫山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坪乡的今昔就是这种变化的缩影。

  从巫山到奉节,从三峡库区到川滇青藏,三峡集团始终把脱贫攻坚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7亿元,惠及全国31个省市的80多个区县、12个少数民族。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是三峡集团始终坚持的水电开发理念。自2003年起,三峡集团按照国家安排从三峡电站售电收入中提取资金建立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库区移民生产、生活。三峡工程全面转入运行阶段后,三峡集团加大对库区后续投入,助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三峡新库区。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三峡集团海外业务已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所属海外项目公司积极参与社区发展、赈灾救难、文化交流活动,赢得了良好声誉。

  从三峡走向长江、从长江走向海洋、从宜昌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三峡集团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2日 16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