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创新社会治理 夯实平安之基

2019-01-15 03:29: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江苏南京第三十二届中国·秦淮灯会迎来客流最高峰。为防止人流过大发生意外,现场备勤的武警江苏总队千余名官兵及时搭设人墙,保护安全。
  迮方宁晨 陈祥庚 王 迪摄影报道(影像中国)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今的城市成为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重新组织群众”成为新的课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牢牢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激活社会细胞,让基层成为平安的坚强堡垒。

  ■在很多地方、领域,“人情社会”的观念依然存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人情、关系、人脉。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必须加强法治建设,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常态。

   

  “在许多地方,农村土地确权遇到不少麻烦,历史遗留问题不好解决。”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新桥村村支书陈朝辉感慨。溧阳解决难题的办法是在全市175个行政村成立“百姓议事堂”,让群众充分参与到改革当中来,参与协商讨论有关土地确权、流转、承包、征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基层活力不断迸发。党的十九大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为平安中国建设打牢坚实的基层基础。

  调动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前提是公众参与。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在一些城市社区,公众对基层组织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还不够高。

  “过去在农村老家,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我都投了票。可自从10年前落户城市,成了城市居民,居委会在哪里、做些什么工作,知之甚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市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如今的城市成为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重新组织群众”成为新的课题。

  在北京,市直机关党组织的“双报到”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市直机关的党员向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报到,参加基层组织活动,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同时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走进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潭柘寺法庭,一张特别的地图引起记者注意。这张辖区地图上标注着一个个黑色圆点,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这是我们根据近年来审理交通事故纠纷的数据,总结出的辖区内交通事故发生图。你看,靠近潭柘寺景区的几个交通路口,交通事故发生率特别高。这与车流量大有关,也与交通标志设置不合理有关。”法庭庭长裴凌晨介绍。

  总结出交通事故的规律后,潭柘寺法庭不仅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增设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建议,而且与几家互联网地图公司联系,将事故高发路段标注出来,让行车人使用导航系统时能收到自动提醒,提高警惕。

  共建共治共享,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记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东城街道春城社区看到,社区服务中心内,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而书籍、设备都来自辖区内的州直机关捐赠。

  “我们工作、生活在社区,建设好社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位州直机关工作人员说。

  西昌市曾经面临严峻的治安形势,“两抢一盗”、吸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多发。西昌建立了“市、乡、村、采集点”四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把全市划分为1441个网格,发挥网格员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去年1月24日,西昌市月华乡的网格员在巡逻中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并协助抓获了3名盗窃高铁工程物资的人员。

  村、社区是最基层的单元,建设好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对于平安中国建设意义重大。在采访中,记者看到,组织辖区村民、居民日夜巡防,“红袖章”对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防范作用继续凸显;发挥村委会、居委会贴近群众的优势,调解邻里纠纷,“村(居)委会大妈”巧理家务事;建立网格员队伍,调动村社区党员积极性,网格员成为守护平安、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通过畅通公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平安建设的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厉行法治让越来越多的地方尝到甜头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人际交往模式的深刻变革,但在很多地方、领域,“人情社会”的观念依然存在。“在‘人情社会’中,人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人情、关系、人脉。这与法治社会建设有很多不相容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分析。

  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必须加强法治建设,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常态。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的淡水湾小区,去年终于结束了清理圈占消防栓工作。据介绍,自2008年小区入住以来,一些居民陆续安装防盗门,占用公共过道。厚厚的防盗门,把不少消防栓圈占在内,成为小区消防安全的一大隐患。

  消除存在10年之久的安全隐患,靠的还是法治。“我们广泛开展普法教育。一方面委托专职律师进行诉讼,另一方面协调公安消防、城管依法执法。在强大的法治攻势下,不少居民主动拆除了防盗门。” 打浦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畅江介绍。

  2018年3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经过数月的缜密侦查,打掉了一个以胡某为首、盘踞在市区各城中村改造工地的恶势力团伙。经查,自2017年11月初以来,该恶势力犯罪团伙以胡某为首,纠集张某、刘某等9人以辖区城中村改造工地为主要活动区域,辐射周边,采用聚众斗殴、言语恐吓、敲诈勒索等恶劣手段,对工地施工方负责人进行故意伤害、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强拿硬要等,以达到其强揽工程、攫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自2018年1月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山西各级公安机关打掉多个强揽工程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查处多起“恶意阻工扰工”案件,净化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

  厉行法治,让越来越多的地方尝到了甜头。在四川省石棉县广元堡社区,法治长廊公开栏、LED显示屏、微信公号、微信群等成为普法新阵地,群众可以便捷获得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今,在全国的村、社区,普法宣传成为基层组织重要的工作,法治正在成为平安中国的亮丽底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平安建设,要依靠法之必行,也要依靠道德教化。基层治理工作,既要把握政策、法律底线,又要善于以情感人、以德化人。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孝老爱亲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之一。然而,在山东莱西市,一位村支书却很着急,接连发生在该村的遗弃老人事件,让他觉得脸上无光。“这位村支书找到法院院长,请求法院到该村巡回审判,现场审理赡养案件。” 莱西法院民一庭庭长孙连英说,不久后,莱西法院法官立即选取合适的案件,带着国徽、电脑、打印机,到该村开庭。

  “随着审理的深入,我们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子女不赡养老人,有的是不懂法;有的是心里有气,觉得老人有许多做得不对的地方。法官耐心释法说理,讲明法、理、情,不仅当事人流下热泪,围观群众也深受教育。”孙连英说。此后,该村不赡养老人的现象明显减少。弘扬孝德文化,促进家庭和谐和睦,从源头上预防了大量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

  2018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其中独生子女父母住院护理假每年累计不少于20天、未经常探望老人或将告知用人单位等规定让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有了地方立法的引领和保障。

  “这一规定细化落实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有关‘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要求,也让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获得了法治保障。”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黄进才说。

  依法治理、以德治理,不仅意味着把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而且要求基层治理刚柔并济、入情入理。

  在四川省金堂县赵镇街道三江社区服务中心,棋牌室里的麻将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介绍,以前,老人们缺少活动空间,不少人只能闷在家里,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了解情况后,在社区服务中心辟出一间棋牌室,社区老人闲暇之时,来到棋牌室,打打麻将、下下棋、聊聊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老人们相互交流,了解了时事、政策法规,而社区工作人员也从不经意的闲谈中了解了社情民意。不少退休的老同志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余热。

  “社区群众工作,不是靠开会、作报告就能做好的,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走近群众、发动群众。”三江社区党支部书记说。

  “平安建设是个大课题,说一千道一万,夯实基础,基层是根本。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牢牢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激活社会细胞,让基层成为平安的坚强堡垒。” 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杨天宗说。

  (记者张毅、廖文根、彭波、张洋、徐隽、张璁、魏哲哲、倪弋)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14日 04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