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体育:中国高校劲吹“健康风”:无体育、不大学

2019-01-08 04:10: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加强大学生体质,关键要把学生从手机、电脑前解脱出来,发现体育运动之美、丰富日常生活内容。

  新华社济南1月6日电(记者吴书光、李琳海、萧海川)当下,中国高校正在刮起一股“健康风”“体育风”,“无健康、不大学”“无体育、不大学”正在成为更多高校管理者及大学生群体的共识。

  2018年12月,天津大学主办“燃烧我的卡路里”21天训练营,从100多名报名同学中筛选出20名胖学生参加。结课考核达标的同学不仅能拿到2个第二课堂学分,还有望得到自行车、游泳卡等奖励。

  据天津大学场馆中心办公室主任、训练营的组织者之一张建斌介绍,这是校方首次尝试推出减肥课程。减肥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想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和习惯,倡导健康生活。

  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肥胖率以每5年提高2%到3%的速度持续上升。2015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大学生下滑最严重。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实行体育改革,用硬指标约束提升大学生体质,如清华大学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不会游泳者不能毕业。浙江大学从2018级本科生起,每学期要跑满48次,男生每次超过3.5公里,相当于每学期绕西湖跑11圈,女生超过2.5公里,相当于绕西湖跑8圈。

  “这些名校认识到了学生没有好的身体,将来就不会有大的成就。”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说,大学生体质下降主要是体能下降,采取的跑步和游泳等措施都是有针对性的。

  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马克说,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非常突出,体育锻炼基本依靠自身意识与习惯,上述做法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好在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积极锻炼。

  在南开大学,2017年,共有1206名本科生获颁体质健康证书,这是我国高校第一次向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旨在表彰始终坚持体育锻炼、毕业学年度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及格”标准的同学。2018届毕业生中有1582人获得了体质健康证书。南开大学体育部主任季纳新说,颁发体质健康证书,不仅仅为了引导学生重视自身体质状况,更体现出南开大学的育人标准。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2017年4月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要持续提升青年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要“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让更多青年“培养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018年12月,安庆师范大学宣布,体测不合格,学生将难拿毕业证。实际早在2017年,安庆师范大学就引入手机运动软件,将软件记录的日常锻炼情况与学生期末体育成绩挂钩。该校2016级、2017级、2018级全体学生都必须坚持跑步打卡。

  记者了解到,不少高校引入了手机运动软件来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徐剑波说,利用手机APP、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装备,能够形成一整套关于学生体质的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学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敦促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多名专家分析认为,因为高校看到了大学生体质下降,因此在发挥带头作用,但相较于国家规定,这也是在“补课”。

  王宗平说,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对社会有示范引领作用,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帮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大学生体质,关键要把学生从手机、电脑前解脱出来,发现体育运动之美、丰富日常生活内容。”徐剑波认为,单纯依靠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它也很难培养出对体育活动的长期热情。

  2014年,清华大学恢复本科生“第一堂体育课”,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大特色。2018级本科新生第一堂体育课上,清华大学对学生提出“三个一”的要求,即学会一个运动项目、参加一个体育协会、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体育竞赛,“无体育、不清华”深入人心。

  除传统的体育课、时髦的体育运动APP外,徐剑波说,校园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是加强大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开展独具特色的体育赛事、形成相对稳定的体育爱好者,让更多的大学生沉浸到体育运动的环境中,也将进一步放大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