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长江奔涌新动能

2019-01-08 04:02: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冬日,三峡库区湖北秭归县兰陵溪港湾的库岸青山绿水、色彩斑斓。该地在库岸线一定范围的消落带上植树植草,进行生态修复。

  王 罡摄(人民视觉)

  “停止氧气!”2018年12月30日,伴随着飞舞的雪花,株洲冶炼集团在湖南株洲市清水塘地区的最后一座冶炼炉渐渐熄火,停止运行。以此为标志,清水塘工业区261家冶炼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取得关键性进展。

  根据规划,这里将建成一座以科技创新、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口岸经济为主的产业新城。

  枕靠湘江的清水塘,是我国“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承载着共和国工业的荣光,但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积累了严重的污染,成为入洞庭、汇长江的湘江之殇。清水塘断然转身的背后,凸显地方党委政府刮骨疗伤的决心。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着力强化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对外开放新优势,万里长江正舒展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像清水塘这样“断腕”“布新”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从二元对立到绿色发展

  万里长江确立新理念

  渔民上岸了,餐饮船不见了,堆石场取缔了,采砂码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郁郁葱葱的滨江公园。在江边生活了40多年的居民张全安,亲眼见证长江岸边从喧嚣又重归静谧。

  拥有127公里长江岸线的重庆市江津区,一度是采砂重灾区。“那时的江边乌烟瘴气,噪音不绝。”说起过去,张全安皱起了眉头。

  改变的转折点,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从会场传出来的声音激荡广袤大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立下规矩、划定红线,倒逼长江沿线各地区来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推动产业转型。

  拥有千亿化工产业的湖北宜昌市,针对沿长江1公里范围内的134家化工企业发起为期3年的“清零行动”。“保护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保护并不是不发展,保护一定是要倒逼我们追求以绿色和创新为主基调的更高质量发展。”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

  从2016年开始,江苏靖江市把52.3公里长江岸线,划分为三部分:绿色发展区域1/3,开发性保护区域1/3,不开发区域1/3。针对不开发区域的“生态留白”,靖江大刀阔斧推进拆除码头、混凝土企业等生态整治修复行动,确保“不开发区”全部用于原生态风貌。这几年来靖江拒绝可能有污染的项目不下20个,资本超过150亿元。

  “现在来看搬对了,产能提高了,订单增加了,不到半年产值就有2500万元。”重庆江洲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中说。2017年初,公司面临艰难抉择:要么守着距离长江不远的老厂房,在生态环保高压线下艰难度日;要么顶着资金等压力选择环保搬迁,试着闯出一条活路。最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之下,这家公司选择了后者:不仅搬,同时升级企业生产设备,高标准建起污水管网、污水处理池等环保设施。

  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二元对立,长江一些重要生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从化工锁江到创新驱动

  沿线省市发展新产业

  沿江分布的大都是小化工和“散乱污”企业,岸线资源化利用粗放式发展——该以怎样的姿态重新拥抱长江?这是拥有8公里沿江岸线的江苏常州高新区,近年来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时间表已经列出:到2021年关停沿江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基本完成沿江生态修复。到2025年基本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我们要用好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个‘关键招’,推进落后产能腾退,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说。

  长江沿岸不少地方沿袭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化工锁江”问题突出,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要让绿意长江真正奔腾起来,关键是通过创新驱动调整产业不合理的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新的生产车间,新的生产线。在宜昌市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区内,公司负责人指着一套正在调试的设备说,春节后就可以正式投产,产品是显影液的主要成分,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领域,“这都是公司最近加大创新力度、产品提档升级的结果。”兴发集团大力推进产品绿色化,产业链高端化,过去“低端产品论吨卖”的尴尬已成为历史。

  在宜昌市,新旧动能转换效果初显。数据显示,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精细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提升至两成。此外,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从“化工锁江”到创新驱动,从破旧到立新,长江沿线省市既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又狠抓绿色产业增长的“加法”,新时代的万里长江奔腾进入新航道。

  株洲市虽承受“史上最大力度”去落后产能的阵痛,但锚定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创新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

  全国首个科技要素交易中心挂牌,重庆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上线……重庆市正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安徽合肥的“中国声谷”,武汉光谷,贵州大数据产业……长江沿岸各具特色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成长。2017年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9%。

  从开放发展到协同发展

  黄金水道注入新动力

  2017年12月28日,重庆果园港,一辆载满来自华东华南等地进港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12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此前通过长江逆流而上的货物,要搭乘中欧班列还需要通过公路中转,每个标箱大概需要1000元。

  这一刻,中欧国际货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这一刻,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实现了历史性的交汇。

  2018年1月23日,重庆团结村铁路中心站,首列渝甬(重庆—宁波)沿江铁海联运国际班列始发,前往宁波舟山港,全程仅需57个小时。而此前沿水路运送货物到长三角至少要半个月以上。

  通过与中欧班列有机连接,渝甬班列成为长江上游以铁铁联运方式向东连接出海口、向西直抵欧洲的一条国际物流新通道。

  不仅是重庆。这几年,长江沿线,像这样的水铁联运、铁铁联运、江海联运纷纷亮相。联运“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即释放巨大的活力。而今在国际贸易版图上,以果园港为代表的长江沿岸港口频频现身。据统计,2018年1月至11月,长江经济带开行中欧班列3562列,占全国开行总数的63%,同比增长67%。2018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达44%。

  大开放促大改革。联通“一带一路”,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串起5个自贸区正加速撑起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一极。

  大开放促大发展。一条承西启东的黄金水道串起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既加大融合发展,又加速协同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进入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

  3年来,万里长江上下同欲、协同奋战,攻坚战、持久战一场场接着打。一条激荡着高质量发展活力的黄金经济带,正浩荡东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