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南大周:架子车拉来的“金属王国”

2019-01-06 04:48: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编者按]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风雨四十年,改革在路上。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40年·改革印记”系列报道,用记者的视频、图片、文字,通过人民网、手机人民网、人民网法人微博、微信、人民视频APP等多个端口,为您讲述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改革印记”,在时光的记忆中传递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感受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

 

昔日一家废铝冶炼小作坊 (大周产业集聚区供图)

都知道尚军伟起家靠“收破烂”,可他一点不觉得难堪。

“四十年前,我和父亲就是靠收破烂,养活了一家人。” 尚军伟自嘲道。如今,他坐拥3家再生铝公司,年销售额突破19亿元,直接间接吸纳就业人员1500多人。这样的故事看似“天方夜谭”,但在长葛市大周镇却真实地发生着。

长葛,河南中部小城,素有 “河南小温州”之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长葛人从“捡破烂”起步,硬是推着架子车走南闯北,凭两只大麻袋淘来了“真金”。

从“九岗夹八洼,旱涝都害怕”,只能种些红薯和花生的沙土地,到年产值700多亿元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金属集散地,再到正在奋力打造的占地35.39平方公里的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这片神奇的土地还在不断上演着改革奇迹。

到底是什么魔力改变了大周、成就了大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寻找小镇40年来的发展“密码”。

“破一代”筚路蓝缕 思想解冻“变废为宝”

《寰宇记》中记载:“汉黄霸治颍川,有凤凰集此因名。城周围三里有奇。”书中记载的这个飞来凤凰最多的地方——颍川,现在便在长葛市大周镇和尚杨村村南的东凤岗上,因此大周也有“凤凰城”之说。

谁也没想到,这只“凤凰”真的浴火重生了。

在冶炼金属的炉灶中,烧出了一只金凤凰。

68岁的大周镇小谢庄村民赵留庆回忆:小时候物资匮乏,没有赚钱的门路,他就用架子车拉着红薯做的粉条到县城里去卖,可以赚些小钱。回来的时候觉得车子空着是浪费,就沿路捡一些废品,顺便把城里的旧东西拉回来。“现在年轻人都叫我们‘破一代’,也就是收破烂的第一代,要不是穷,谁愿意去收这些东西,你说是不是?”他打趣道。

破烂可以“变废为宝”。这点,大周人后来才发现。经过长期实践和摸索,他们将金属经过简单加工卖出了几倍的价格。比如,收回一个铝制的废品,在家里砌一个灶,放上大铁锅,用大火将它炼成铝水,之后用磨具将铝水铸成铝锭、铝棒等再卖给上游买家,这样赚的钱比直接卖破烂赚得更多。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模仿另一个,越来越多的大周人开始跟金属结缘,同时也琢磨着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破烂变废为宝,创造收益。到2000年世纪之交时,大周已经形成“回收——拆解——冶炼——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破一代”张三峰摸爬滚打一辈子,吃过苦受过罪,感慨赶上了好时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企业家的今天,更没有大周现在的辉煌。”张三峰做过很多金属回收生意,现在的工作重心转向培养“破二代”。

“过去创业,凌晨2点之前能睡觉就不错了。现在好多了,儿子能分担不少。”张三峰说。

码放整齐的废旧易拉罐等待回收再利用。(大周产业集聚区供图)

“破二代”拆墙透绿 只为更好地再出发

“不吹牛地说,我10岁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认得各种有色金属,放学后我沿路挑拣一些工厂卸货时掉下来的金属,倒手就能卖钱。”薛帅锋回忆说。

沿着老辈人的足迹,大周镇赵庄村的薛帅锋和哥哥薛超峰创办了瑞佳铝业。一入“金属”深似海,“对于老一辈的成果,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走过的弯路绝不再踏。”薛帅锋说。

改革升级路上,路途并不平坦,不得不提1986年的掺假事件。张三峰唏嘘:“那时候为了赚点儿眼前利益,生产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比如往铝水里加点儿价格低的铅甚至几乎没有成本的砖头块等,所以金属市场一度是混乱、虚假的。后来意识到错误,及时加以改正,步入了正轨。”

发展路上,环境曾经一度遭到破坏。在大周,当年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盛况”确实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条件,但也让他们很少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蔚蓝的天空,各种污染问题层出不穷。

“环保问题不解决,挣再多的钱也没用,企业更不会发展得长久。”薛帅锋说。随后,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不断转型升级,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毫不犹豫地实施关、停、并、转措施,对于可改善的企业进行强力整治,采取更换设备、提高技术等方法来通过检验、达到国家标准。

经过十多年来的持续努力,2016年6月,大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了国家的验收。现在花园式工厂林立,沿路企业拆墙透绿,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林中有厂,厂在林中”的景象。

不止是环境,大周的企业在组织架构、制度、技术以及市场方面,也都有革新。以前是管人,现在是用人,不仅鼓励人才创新,还为他们提供试错环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销售模式,我们一直在互联网上探索。”金阳铝业董事长尚军伟说,“其实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幸运地生在了长葛大周这个好地方,也很庆幸有这么好的平台不断地给予自己支持和帮助,同时还有一帮兄弟共进退,一起为企业更好发展谋出路。”

回顾来时路,成就和挫折都让人感慨。

从最初农民自发形成的废旧金属专业回收队伍,到现在大周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不锈钢再生产业包括回收、冶炼、简单加工、精深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再生资源“互联网+城市矿产”的交易模式,这是质的飞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