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2019-01-06 04:37: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制图:张芳曼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长江两岸,绿意盎然。

  3年前,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字字千钧,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划定航向。

  3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视察工作,多次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有关部门和沿江11省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共护一江清水浩荡奔流。

  3年,只是时间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但就在这3年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已然发生影响深远的巨变。

  生态优先

  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局良好

  伴随着刺耳的电锯声,一株株高大的欧美黑杨被伐倒在地。不久前,在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看到,清理外来植物欧美黑杨的攻坚战持续开展。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被称为“长江之肾”。上世纪70年代开始,源自欧美的黑杨,被引入洞庭湖地区栽种,用以造纸等。这些外来植物蔓延扩张,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2017年年底,洞庭湖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197万株欧美黑杨,全部清理完毕。

  “砍掉这些黑杨、修复生态环境,压力很大,难度很大!但从洞庭湖可持续发展来看,这是关键之举。”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激动地说,“洞庭湖欧美黑杨的历史,就是发展与保护两股力量反复较量的斗争史,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环境里,现在保护的力量终于大获全胜。”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长江,自西向东蜿蜒6300多公里,横穿中国后注入东海。长江承载着全国超过四成的经济总量,涵养着超过四成的人口。

  “长江沿江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忽视了流域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生态承载力的脆弱性,导致生态‘账户’透支严重,湖泊、湿地和草地萎缩。”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说。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3年来,我们以持续改善长江水质为中心,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局良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

  长江干流非法码头全部整治。

  整治前,湖南省163公里长江干流岸线上有39个非法码头。整治后,原本扎堆停泊在这里的船舶全部撤离,码头浮桥全部拆除,碧水蓝天交相辉映,岸线面貌焕然一新。现在,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改,其中彻底拆除1254座,并实现生态复绿;规范提升107座,实现合法运营。

  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

  在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490个环境违法问题,到2017年年底,全部完成清理整治。2018年以来,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推进,目前2673个环境违法问题,99.8%已完成整治。

  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全面加强。

  对长江溪洛渡以下干流岸线进行的“体检”,核查出涉嫌违法违规利用岸线项目2441个,目前已全面启动清理整治工作,2018年年底前拆除取缔了336个项目,其余项目将在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入河排污口的闸门把得更严。

  抓好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就抓住了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就能够倒逼污染物达标排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有关部门共排查了2.4万个入河排污口,分门别类、细化措施,扎实推进整改和规范提升。目前,位于各类保护区内的60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已整改完成56个。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橘子洲头到扬子江畔,“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发生可喜改善。

  绿色发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以往,长江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遍布化工企业,压得长江喘不过气来。宜昌市痛下决心,2017年依法关闭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25家化工企业,计划到2020年,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由于历史原因,长江“化工围江”问题突出。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严格整治化工企业污染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化工企业达标排放。在距离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严禁新增化工企业,同时鼓励存量企业搬入合规园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而铁腕治污、严格执法,才能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对污染长江的违法犯罪行为,沿江省市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仅2018年1至11月,就侦破刑事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70余名,形成有力震慑。目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都建立了长江经济带联动机制。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长江江面上不时有巡逻船驶过。金口派出所附近的海事码头,整齐排列着水警、环保、渔政等部门的联合巡逻船只。“千湖之省”湖北,在全国率先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流湖泊警长”,配合同级河长、湖长履职,依法打击涉江涉河涉湖环境违法犯罪。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区旧址,空气中飘荡的异味不复存在。

  建于1993年的东沙化工园区,距离长江4公里左右。区内以前共有39家企业,其中37家是化工企业。顺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园区主动关停转型,变身成为东南工业园。如今的新园区,规划以海洋工程装备、环保装备以及新材料产业为主。污染减排得到有效落实,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园区产业质态也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在上海崇明,在浙江丽水,在江西抚州,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位居省市前茅,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共抓大保护

  着力在“共”字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共抓大保护的合力

  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是一个有机整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难点在“共”字,突破口也在“共”字。

  长江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行。

  针对长江流域“横向多部门、纵向多层级”“多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监管体系,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经中央批准同意,设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初步建立。

  《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办法(试行)》印发实施。初步实现长江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统一监测、统一发布。

  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提速。

  长江保护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全国人大环资委正开展立法调研,预计2019年年底可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

  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有效推进。

  长江下游三省一市率先建立“三级运作、统分结合、务实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随后长江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签署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长江中游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签署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协商合作机制架构。

  “谁受益,谁补偿。”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进行横向生态补偿,研究制定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方案,激发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动力。安徽、江苏、浙江、重庆、湖北、江西等省市,相继建立了省内生态补偿机制。

  经过3年来的艰苦努力,长江一些重要生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抓大保护不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胡祖才表示。

  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长江经济带必将更加绿意盎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必将永葆生机活力。

  《人民日报》( 2019年01月05日 02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