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四论中国经济:民生答卷 枝叶关情暖人心

2018-12-22 01:53: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个税起征点上调,就业目标提前完成,养老金14年连涨;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户籍管理改革提速,创业门槛越来越低;

   学前教育发布指导意见,养老机构有了标准规范,抗癌新药纳入医保报销……

   这一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强烈。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18年,中国经济劈波斩浪,澎湃前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枝叶关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改革发力更准,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一年来,一项项民生改革新举措接连出台。从更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多样的就业渠道,到更让人放心的消费环境,改革发力更准更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履坚实,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收入又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5%左右。1.14亿名退休人员因此受益。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上调至5000元。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改革实施首月,工资薪金所得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减税幅度超过50%,占税改前纳税人总数的96.1%。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6000多万人不用再为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拿到10月份的工资单,比过去多了近2000元,仔细一看,是缴纳的个税变少了。”北京市东城区某企业员工张晔说,“减税效果真是实在!”

   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0.4个百分点。

   饭碗更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今年,国家拿出真金白银促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中央补助资金、招募名额和岗位开发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扶贫岗位倾斜。大力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和支持技能提升工作,据人社部介绍,仅上半年就向1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2亿元,惠及职工1470万人,向22.4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3.7亿元。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要求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3万人,全年1100万人的就业目标提前完成,并有望连续第六年为超过13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对于第一人口大国而言,堪称“就业奇迹”。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降至多年来低位。

   消费底气足。7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十一”黄金周前,各地公布981个景区免费开放或门票降价措施,其中5A、4A级景区占比逾七成。前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093亿元,同比增长9.1%。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年来,各项民生改革措施形成合力、协同性更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食品、保健食品等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力度,文化和旅游部的“利剑行动”共检查旅游企业24390家,公安部破获电信诈骗案件数万起……一连串重拳整治让消费者花钱更安心。“双11”期间,各网购平台销售额强劲增长,仅天猫平台成交额就达213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社保网络更牢,日子越过越踏实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8年,各地各部门瞄准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幼有所育——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各省(区、市)要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对存在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千万家庭的孩子“入园难”得以缓解。

   学有所教——“能回校上学真好!”今秋,江苏连云港市因家庭贫困辍学两年的14岁女孩娜娜复学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继续施行,距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更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缓解了“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有了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劳有所得——今年,10余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广东、北京等6省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已超2000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随着对《劳动合同法》的积极落实,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病有所医——这一年,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过半;“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拟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百姓用药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同时,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有了重大进展,患者跑腿以及垫资的压力减少。

   老有所养——最近,在“90后”志愿者的定期陪护下,浙江杭州滨江白马湖畔某养老院的林秀珍奶奶身心舒畅:“每天不再觉得孤独无聊了,84岁的我也变年轻啦!”今年《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养老机构国家标准正在拟定,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前景看好,住养老院成为许多老人乐意选择的晚年生活方式之一。

   住有所居——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棚改已开工616万套,改善约1400万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全国公租房分配率超过90%。从“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到“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更多居民的住房获得感明显提升。

   弱有所扶——中国残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印发《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明确了20多项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脱贫解困的扶持政策,8500多万残疾人迎来政策“红包雨”。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李鲜芳以前在太原只有一个修表摊,生活艰难,如今在政策帮扶下,已拥有30平方米的店面,并筹划着再开一家分店,“日子越活越有奔头了!”

   在保障网织得更牢更密的背后,是国家对民生投入的持续增加。1至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19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教育、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占比近七成。

  奋斗机会更多,舞台越来越宽广

   一年来,从民生保障的托底到简政放权的便利,从创新创业的激励到法律法规的完善,很多人都有相似的感受:人生出彩的舞台更宽广、奋斗成功的渠道更通畅。

   “头一天下午提交名称审核,第二天就领了营业执照,而且通过手机完成,太方便了!”3月16日,在北京政务服务中心,某科技型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冯是聪拿到我国第1亿张营业执照。

   创业障碍要“减”,创业扶持要“加”。今年,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口以及返乡农民工、回国留学生等不同群体、不同情况,量身定制创业帮扶政策。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到9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已达1.06亿户。11月10日起,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

   创业之门越开越大,人才流动“立交桥”越建越多。这一年,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北京市出台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并公示了第一批积分落户名单;江苏省宣布将在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范围内实施户口通迁;天津、西安等城市纷纷出台颇有“含金量”的吸引人才新政策。

   “我在城里打工十几年了,过去,孩子放在老家,我这边整天牵肠挂肚。现在有了好政策,户口迁过来,孩子到我身边上学,全家人在一起,干活更有劲头。”贵州遵义市播州区的新市民张显丽不仅实现了“城市梦”,也实现了“团圆梦”。

   年初以来,各地各部门继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村里开通了公交车,站台修到了家门口。太原、西安、成都、沈阳、昆明、厦门、合肥、深圳、兰州等更多方向增开“复兴号”,各城市之间的“高铁时距”进一步缩短。12月初,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我国又将在月内开通10条铁路新线;新增高铁营业里程约2500公里。

   今年,全国下大气力推进跨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大气污染,加速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改善城乡环境。截至6月底,福建、贵州、江西等21个省区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46个重点城市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28岁的张虎是山东济宁汶上县苑庄镇大王村人,他辞掉城里稳定的工作,回老家当起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遥控无人机喷洒农药、安装病虫害监测系统科学种田,“政策好、交通发达、环境优美,在家乡创业,咱也一样能致富。”

   “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全国人民无比振奋、充满向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着幸福再出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信明天更美好!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21日 01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