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振兴产业、发展旅游、改善民生,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8-12-17 00:10: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紧邻滹沱河北岸有个“木屋小镇”,小镇周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水上嘉年华、美食街等一应俱全。

  “这是村里重点打造的旅游民宿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高兴地说,“今年以来接待了上万名游客。”

  变化的不只是塔元庄村。改革开放40年来,正定县GDP总量由1978年的8648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26.26亿元,年均增长13.7%;人均GDP由201元增长到65964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收入从996万元增加到34.4亿元,年均增长16.2%……

  发展“半城郊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正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产量高,老百姓却很贫困。“高产穷县”的状况如何扭转?

  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探索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并总结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经”。“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距离石家庄市仅15公里的正定,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

  1984年,全县经济实现“九翻”“十超”: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9项指标比1980年翻一番,粮食总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10项指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塔元庄村距石家庄仅10公里,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一度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发展“半城郊型”经济思路指引下,塔元庄村依托毗邻城市的优势,推动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们种起了大棚蔬菜,建起了养殖场,生活日渐富足。

  “目前塔元庄村年集体收入达1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尹计平说,村里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搭建电子商务产业园,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正将绿色农产品销往各地。

  30多年来,正定县坚持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56.3∶29.3∶14.4调整为2017年的9.7∶40.1∶50.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90元增长到2017年的17001元,年均增长14.4%。

  创新发展,形成人文旅游“正定模式”

  正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丰富。仅古城墙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物古迹,其中有9处是国家级文保单位。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大力推行“旅游兴县”,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县里抓住电视剧《红楼梦》拍摄良机,建成荣国府景区,成为一个旅游热点。这既是正定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开端,也为之后“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针对正定旅游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游客大多为一日游、半日游的问题,正定提出以古城为龙头,加快古城风貌恢复,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正定县县长孙鹏云介绍,正定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的目标,加快发展“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美丽乡村”等新业态、新模式,依托正定古城、正定新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滹沱河等旅游资源,不断发掘丰富古城文化内涵。

  2017年9月,正定承办石家庄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心打造“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古城古韵、自在正定”,正定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527.02万人次,同比增长113.9%;旅游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95.1%。

  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定的文化旅游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旅长游短”向“快旅深游”转变。

  民生为先,生态宜居共享幸福

  漫步村中,百货商店、综合超市、老年公寓等为民服务设施齐全,听着生动细致的讲解,看着一张张纪实照片,塔元庄村的变化让游客赞叹。

  “村子发展好,经常有人来学习参观。”村里的讲解员张金霞告诉记者,如今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领养老金,米面油每月都发,物业费、采暖费、水费全由村里解决。

  从漫天黄沙的土路到通畅整洁的柏油路;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仅限救助城市孤、老、残、幼人员和农村“三无”人员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一项项改变,见证着正定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持续提升。

  滹沱河、老磁河沿岸的河滩地,过去大风一刮,漫天黄沙。正定通过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实现环省会经济林、美丽乡村环村林、县域所有道路绿化,打造滹沱河流域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28.06%,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抓住石家庄北跨发展的机遇,正定对标省会主城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洁净城市。

  改革开放初期,正定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紧缺,教学设施落后,学生自带凳子,趴水泥板、土坯台上课……通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正定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县114所小学教学质量差距明显减小,最大差异率稳定控制在10%以下。

  正定还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形成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私营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