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体育:马拉松赛事 遭遇“成长的烦恼”

2018-12-12 04:37: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小朋友和家长参加2018合肥国际马拉松赛亲子跑的比赛。
  新华社记者 张 端摄

  参赛选手在2018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
  郭长耀摄(新华社发)

  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多地出现气温骤降和雨雪天气。不过,寒冷并未阻挡马拉松跑者的热情,多场马拉松赛事在风雪中如期举行。在浙江诸暨,初雪方霁的赛道别有一番景致;广州马拉松赛上,约3万名跑者在细雨里尽情奔跑……

  时值年末,马拉松的热度依旧不减。但近期多场赛事出现争议事件,让马拉松走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赛事组织、选手管理、跑者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浮出水面,让人们看到了高速奔跑背后的隐忧。

  马拉松赛事遭遇“成长的烦恼”,并不意外,也绝非坏事。只有尽早“解忧”,才能跑得更快更健康。

  

  负面事件频出

  最近,“终点线”成了马拉松比赛的关注焦点。12月9日,在“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诸暨西施马拉松赛上,完成比赛的选手没有受到其它的干扰,而是第一时间披上了御寒的毛巾。赛会的温暖之举得到不少赞誉。

  舆论的关注来自于多起事件的发酵。半个多月前,同为“奔跑中国”系列赛事的苏州太湖马拉松出现有争议的一幕。冲刺阶段,中国选手何引丽在同对手争夺冠军时,两度被进入赛道递送国旗的志愿者干扰,最终无缘金牌。几天前,在南宁马拉松赛上,夺冠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刚刚冲线,就被工作人员拉到一旁同“奔跑中国”的旗帜合影。一时间,关于马拉松赛事的专业化等话题,引发各界讨论。

  此后,中国田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加强全国马拉松赛事竞赛组织管理的通知》,要求各赛事组委会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严肃赛风赛纪,严格执行马拉松比赛的规则和竞赛规程。通知中特别强调,任何仪式和活动不得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不得影响选手公平竞争。

  除了赛事本身的争议之外,参赛跑者的行为同样受到关注。绍兴马拉松赛上,一名跑者两次晕倒,被急救后依然不顾劝阻,要求继续参赛。而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则出现大范围违规现象,众多选手被曝集体“抄近道”,该事件甚至被美、英等外媒报道。事后,258名选手因违规行为遭到组委会处罚,伪造号码布及替跑选手被永久禁止参加该项赛事,其他违规行为选手(包含穿越绿化带)两年内禁止参加该项赛事。

  赛事运营不成熟

  “虽然很多城市竞相举办马拉松,但赛事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在跑友服务上。”跑者朱跃参加过近20场马拉松,在谈起参赛的经历时他表示,一些马拉松比赛赛道规划不科学、完赛服务简陋、指示标识不清、奖牌质量太差……种种“槽点”给跑者带来了不佳体验。

  日前举行的2018全国田径工作会议透露,截至11月2日,中国今年已举办800人以上的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赛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相较2016年增幅超过90%。民众健身运动热情的释放、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参与,为马拉松赛事“狂飙”创造了条件。但办赛能力和跑者素质的缺乏,同样造成赛事乱象的产生。

  有马拉松赛事运营者表示,举办马拉松赛事需要成熟、专业的赛事公司。虽然目前很多赛事服务方已经拥有充足的办赛经验,但即便是一些具备影响力的赛事公司,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赛事数量增长、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专业性与专注性没能跟得上,比赛看似很专业、很热闹,不少问题也暗藏其中。

  北京医师跑团团长朱希山举例说,虽然中国田协发文要求马拉松赛事增加医师跑者数量,但有的赛事将医师跑者换成了“急救跑者”。前者是拥有专业资质的职业医生,后者大多只是接受过简单急救培训的普通跑者,一旦出现紧急状况,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赛道上的鉴别诊断很重要。同样是昏迷,有可能是心脏骤停,也有可能是低血糖、中暑甚至是过敏,处置方法都不一样。如果看到跑者昏迷就进行心肺复苏,可能会造成危险。”朱希山说,医师跑者必须专业化和精准化,要根据比赛的特点来设置,不能因为跑的人多了、市场大了而轻视甚至忽视。

  事实上,包括医师跑者在内,一场成功的马拉松赛事涵盖了跑者、志愿者、赞助商等诸多环节,往往会占用极大的公共资源。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马拉松赛事较为发达的国外城市,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相应的配套服务比较完备。但我国的赛事服务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和赞助商的支持和参与。当马拉松赛事承载着太多的“责任”,跑步本身的价值就在有意无意之中被削弱了。

  规范管理求解

  尽管赛事质量“良莠不齐”,但在每年千余场赛事的市场助推下,多地的马拉松比赛脱颖而出。顶级梯队的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赛事,往往一签难求。西安国际马拉松、成都国际马拉松等新兴赛事,也受到了跑友的追捧。“明年还要来跑”,或许就是对一场马拉松最大的肯定。

  细数这些赛事的成功原因,重视参赛选手的服务、重视比赛的细节和体验是共性所在。朱跃说,今年的厦门马拉松遭遇暴雨,主办方将完赛场地由室外转移到室内,解决了跑友赛后拉伸、更换衣物的需求;北京马拉松领物流程专业,赛中的补给点充分,医疗点密集;上海马拉松的志愿者非常热情,主动蹲下来帮助完赛选手解开跑鞋上的芯片。

  “让跑者开心跑完全程并非易事。”朱跃说,“口碑非常影响马拉松赛事的寿命,我希望有更多‘为了跑友’的马拉松。”

  对于马拉松赛事的规范与管理,中国田协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标准文件和监督管理意见,并开启了专业竞赛组织培训计划。今年,各地对替跑等违规行为的查处与惩罚力度也在增强。在深圳南山马拉松之前,长春、厦门、兰州、大连等马拉松赛事也开出了禁赛的罚单。在上月举行的杭州马拉松赛上,还在检录环节首次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协助查出了11名替跑者和2名号码布造假者。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5000美元时,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民路跑体育消费周期,这被称为“马拉松赛事现象”。而今,马拉松运动正成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写照。而马拉松赛事“成长的烦恼”,终归要靠成长解决。受访者表示,随着赛事管理者与跑者的专业化不断提升,马拉松赛事有望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链  接

  马拉松引领中国全民健身时尚

  2018全国田径工作会议近日在昆明召开。根据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2日,我国2018年已举办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赛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10场,参赛人次320万。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在会上表示:“以马拉松为龙头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引领了全民健身新时尚。”

  于洪臣表示,马拉松及路跑类赛事的持续火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比赛场次多、参赛人数多;二是相继推进了“我要上奥运”、奔跑中国、“小康之约”、中国马拉松大满贯、韵动中国、社区跑等特色系列品牌赛事;三是组建了中国马拉松赛事联盟,推广发行马拉松“护照”,加强马拉松业务培训和人才梯队建设。

  此外,在规范马拉松赛事管理方面,中国田径协会修订完善了《中国马拉松管理文件汇编》,制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马拉松竞赛报名参赛资格审查制度的通知》,编写并即将面向社会发布马拉松参赛指南和办赛指南,加大了马拉松赛事兴奋剂检查工作。

  针对马拉松运动发展与其他田径群众活动开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田径协会表示,将坚持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体育赛事,2019年着重设计除路跑赛事外的越野跑、徒步走等相关活动。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