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访问葡萄牙,习近平引用16字古语为两国关系点赞

2018-12-06 05:49:1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当地时间12月4日,习近平开始对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第三次踏上这片土地。中葡虽然分处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但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访问第一天,习近平在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会谈时,引用“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这16个字的中国古语为两国关系点赞。他说,中葡就是这样的好朋友、好伙伴。

  1 跨越时空的友谊

  4日上午九点多,经过十个小时的飞行,习近平的专机抵达里斯本国际机场。

△葡萄牙礼兵在停机坪铺设红地毯。(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葡萄牙礼兵、车队就位。(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里斯本帝国广场悬挂中葡两国国旗。(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到访之前,习近平在葡萄牙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题为《跨越时空的友谊 面向未来的伙伴》。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中葡两国跨越时空的故事。让人不由惊叹,这两个相隔整个亚欧大陆的国家原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

  △葡萄牙东北部的弗雷索城有一个丝绸博物馆。习主席的署名文章就特意提到了这个小镇。(央视记者陆幽拍摄)

  △博物馆中演示手工制作丝绸的手艺。中国的桑蚕织造技术是16世纪时由威尼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葡萄牙的,一直保留至今。弗雷索城享有“丝绸之乡”的美誉。(央视记者王玉国拍摄)

  1979年2月,中葡建立外交关系。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一对中国老教师夫妇——鲁晏宾和王锁瑛就见证了这段近40年的历程。

  △鲁晏宾和王锁瑛1977年创办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本科专业,1987年后陆续来到葡萄牙从事葡语和汉语教学工作。鲁晏宾双目失明已十几年,王锁英正在为他读当天《新闻日报》上的署名文章。(央视记者陆幽拍摄)

  △夫妇俩编纂了《简明汉葡字典》等葡萄牙中文教材,将中国的传统故事介绍给葡萄牙读者,被列入葡萄牙全国的阅读计划。(央视记者雷昊拍摄)

  署名文章还提到,几百年前,中国青花瓷漂洋过海来到葡萄牙,同当地瓷器制作技术相融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葡萄牙蓝”。在葡萄牙,瓷砖既是日用品,又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一部分。走在首都里斯本,你可能会在某个角落突然闪回最熟悉的中国元素。

  △在里斯本古旧精致的街道里,经常有这种“葡萄牙蓝”的瓷砖墙壁。 “葡萄牙蓝”有着青花瓷的基因。(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在里斯本国立瓷砖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o Azulejo )展出的瓷砖画中就有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央视记者张赫拍摄)

△在葡萄牙总统官邸——贝伦宫的露台上,也有青花瓷瓷砖画。(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2 国事访问的这一安排“饱含诗意”

  下午3点15分,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在帝国广场为习近平举行欢迎仪式。

  △帝国广场是欧洲最大的广场之一,占地约33000平方米。它的周围有热罗尼姆斯修道院、圣玛利亚贝伦教堂。广场正中心是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花园和大型喷泉。(央视记者康辉拍摄)

△葡萄牙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习近平和德索萨的检阅台正对着记者席。(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帝国广场附近的欢迎人群。(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欢迎仪式结束后,习近平来到帝国广场旁的圣玛利亚贝伦教堂,为卡蒙斯墓献花环。

  △这是圣玛利亚贝伦教堂,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卡蒙斯、航海家达·伽马都安葬于此。

△在教堂入口处,分列红毯两侧的礼兵。(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这是卡蒙斯墓。卡蒙斯(约1524年-1580年),被公认为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和民族英雄。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国译本为《葡国魂》)。(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葡萄牙礼兵将习近平献给卡蒙斯墓的花环置于陵墓前。(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在此访前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引用了“诗魂”卡蒙斯的一句诗:“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一名句生动描绘出他的祖国葡萄牙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南尽头。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在罗卡角临海而立的石碑上刻着葡萄牙诗人卡蒙斯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献花环结束后,葡萄牙国民卫队骑兵仪仗队随行护送。(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3 “东风西韵”交融在最好时期

  当地时间下午四点,习近平抵达总统府与德索萨总统会谈。德索萨总统自2016年就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葡关系发展。他在习主席到访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葡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用“特别好”来形容最为恰当。

  △这一系列粉色的巴洛克式建筑是贝伦宫((Palácio Nacional de Belém),始建于1559年,曾是葡萄牙君主的王宫。1910年葡萄牙实行共和制以来,这里成为葡萄牙总统官邸。(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礼兵分列在总统府入口两侧。(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这是习近平与德索萨合影的喷泉厅。(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之所以叫喷泉厅,是因为入口右侧的墙壁里有两个非洲狮喷泉。(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在会谈中,习近平引用中国古语“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他说,中葡就是这样的好朋友、好伙伴。习近平指出,双方要以签署中葡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契机,全面加强“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促进互联互通。德索萨则表示,葡萄牙愿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欧洲的枢纽。

  当晚,德索萨在阿茹达宫为习近平举行欢迎晚宴。

  △阿茹达宫是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后为容纳王室而修建的新古典主义宫殿。1968年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收藏15至20世纪的装饰艺术为主,也用于官方的庆祝活动。(央视记者张赫拍摄)

  晚宴开始前,两国元首共同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海上丝绸之路”展览

△这个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挑选了66件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藏品。(央视记者张赫拍摄)

△阿茹达宫馆长和故宫博物院院长来到现场为两国元首讲解。(央视记者张赫拍摄)

  △此次展出的故宫藏品分为“扬帆远播”、“西风东渐”、“交互参酌”三个板块,主要反映明、清两朝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互动。(央视记者张淳拍摄)

  当地时间12月5日,习近平在里斯本的国事访问仍将继续。他将会见葡萄牙总理科斯塔、议长罗德里格斯等领导人。第二天的访问将安排什么样的活动,会有什么样的亮点?请继续关注《时政新闻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