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2018-11-24 23:09: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文化站里,穿着土族服饰的妇女坐在一起,飞针走线,手下绽开一幅幅七彩“太阳花”。“村里50名妇女通过盘绣订单,每人每年收入过万元。”当地盘绣带头人林六月花老人告诉记者。

  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村民收入,2007年互助县成立从事非遗生产保护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立项目传习基地10处,培训传统手工艺人2000多人次。

  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互助县已发展刺绣、青稞酩馏酒酿造、乡村民俗旅游等文化产业户共532家,通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土族文化保护传承与脱贫致富“双翼齐飞”。

  截至目前,土族历史歌舞剧《彩虹部落》,在互助县剧场及土族故土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演出达120余场次,在北京、无锡等地巡回演出8场次,受到观众欢迎。“土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成就了《彩虹部落》。”参与指导编排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思明说。

  互助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有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土族盘绣等独特的民间技艺,土族安召舞、花儿等风格浓郁的歌舞艺术和土族婚礼、纳顿节等民俗活动。同时,人文景点遍布互助全县,拥有物质文化遗产40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0处。

  为有效挖掘民间土族文化,互助文化部门对全县18个乡镇、53个村的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民间艺人、文化遗存、宗教文化现象等实行“寻根文化再调查”。“我们走遍县内所有的乡村角落,寻根调查,记录下最古老的、隐秘的民俗文化,最终收集整理出版了《互助土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读本》。”参与调查的乔志良告诉记者。

  如何传承保护土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互助县选择了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的路子。

  “酩馏酒香飘满城”,很多人对互助最初的了解来自醇香的青稞酒。50岁的保广林是土族故土园景区内的一名酿酒师,这个从威远镇大寺路村走出来的村民,变身“网红酿酒师”,在开放式的酿酒车间里,耐心的游客可以目睹酿酒过程,还可以品尝美酒。

  土族故土园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和伟介绍,包括土族故土园,互助县共培育了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青稞酩馏酒酿造、歌舞演艺、非遗展示等为一体,已成为宣传展示土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在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在认真学习服饰加工手艺的土族姑娘阿晓英说,“鲜艳盘绣‘太阳花’,复古又时尚,受到很多顾客的喜爱。”金盘绣公司负责人哈承清介绍:“我们主要从事土族盘绣、刺绣、服饰以及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及民间艺术人才培训工作。订单由县里的绣娘完成,公司免费培训、免费发放原材料,最后订单式收购。”

  农村民俗接待、农业观光采摘、农家乐、旅游商品销售……互助县土族群众正深切感受到“农旅结合,以旅富农”带来的好处。

  小庄村原先是贫困村,近年来村里挖掘特色民俗小吃以及安召舞、土族盘绣等土族民俗文化,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2017年全村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5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80%以上。

  五十镇班彦村的盘绣产业基地,把村里的绣娘组织起来,2017年共接收订单6900件,人均增收1893元。“土族盘绣这项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已成为助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产业。”互助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闫国良介绍,全县现有盘绣公司10家,合作社3家,乡镇基地10处,个体经营户11家,年销售收入800余万元。

  2017年,互助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2.2万人次,收入达5.05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互助县精准识别的118个贫困村4.85万贫困人口中,将有70个重点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入股旅游产业分红、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