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给汾渭平原做个环保“体检”

2018-11-24 23:08:2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河南三门峡市一个建筑工地苫盖裸露地表,抑制扬尘。人民视觉

  山西晋中灵石县金桃铝材店,应淘汰燃煤锅炉没拆除;河南三门峡渑池县天意高新科技公司物料堆场,扬尘治理措施没落实……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进展,其中汾渭平原存在的问题不少。

  从今年8月20日起,90个督查组进驻汾渭平原11个城市的83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将持续到明年4月28日。督查组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在汾渭平原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推动当地整改?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已发现涉气环境问题4613个,汾渭平原环保欠账不少

  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及台塬阶地的总称,包括11个地级市:山西省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陕西省西安、宝鸡、渭南、咸阳、铜川。汾渭平原已被列为环境污染三大重点防控区域之一。

  汾渭平原地处煤炭产区,严重依赖煤炭的焦炭、电解铝等行业集中分布,并由此带来机动车污染问题,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很大压力。“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一是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重化产业聚集,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运输结构偏公路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散煤清洁化替代、“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相对缓慢滞后;三是治污压力传导还不到位。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公布《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六大类23条治理措施,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督查工作重点与行动方案高度契合。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强化督查主要针对“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企业环境问题治理情况、清洁取暖及燃煤替代、运输结构及方式调整、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等工作。“生态环境部在汾渭平原安排了90个督查组,每个督查组由3人组成,主要从地方环保系统和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抽调,每个督查组现场督查2周。”

  为了有效传导压力,督促地方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探索建立了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的“五步法”强化督查模式:从全国抽调环境执法业务骨干,对重点区域开展不间断检查;将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移交当地政府,建立检查问题台账;定期对交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对问题整改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且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城市,进行挂牌督办或公开约谈、量化问责。

  截至目前,督查组已在汾渭平原开展4个轮次强化监督,共检查3.52万个企业(点位),发现涉气环境问题4613个,其中,工业企业问题1401个,扬尘问题1246个,挥发性有机物问题662个,燃煤锅炉淘汰问题541个,涉气“散乱污”问题359个。

  “从强化督查情况看,汾渭平原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存量很大,散煤问题比较突出,环保欠账不少,环境监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曾在陕西渭南参加强化督查的督查一组组长简元泽说。

  与地方政府合力攻坚,破解长期解决不了的突出问题

  异地督查,督查队员“人生地不熟”,如何保证督查效率?“督查组每天晚上都会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严查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对前期排查出的停产搬迁等企业就不再消耗过多精力。”简元泽说,同时,生态环境部会将在线监测和热点网格报警情况作为问题线索推送督查组,各地信访举报也是重要手段,这都为实施精准打击提供了有力支持。

  简元泽介绍,强化督查采取独立检查方式,不要地方各级环保部门陪同。督查组吃住行自己负责,独立开展工作,不增加被督查地方的负担,客观真实地反映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强化督查不是要代替地方工作,而是协调支持地方,共同破解长期解决不了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有时,由于督查组对情况不了解,难免出现对问题的误报。强化督查建立了申诉机制,地方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生态环境部提交申诉材料,避免误报情况。有的申诉会被认可,有的则会被认定无效。简元泽举例说,散煤问题是督查的重点,督查组在渭南发现了散煤治理存在的问题。但一开始渭南觉得问题比较小,没有必要报,就提交了申诉材料,结果生态环境部认定必须按照问题处理。

  强化督查组不会轻易放过疑点。9月20日,强化督查组在陕西西咸新区三桥蔺高工业园检查时,到了一家据称已经停产整治的企业。督查队员伸手触摸机器,却发现机器还有余温,这家实际上在偷偷生产的企业暴露出来。

  生态环境部每天都会发布强化督查发现的问题,包括企业所在地、问题类型等,并第一时间向各城市推送,督促及时整改。铜川市环保局副局长焦新学告诉记者,铜川各区县都成立了专门的指挥机构,接到督查组交办问题后,列入清单,企业完成整改以后,才能销号。截至目前,督查组共向铜川交办问题285个,244个已整改到位。其中,生态环境部督办问题129个,115个已整改到位。没有整改到位的问题,正在按时序要求抓紧整改。 

  因环保设备更新不到位、扬尘治理进度缓慢等问题,10月3日,铜川市弘鑫钙业有限公司被督查组公开通报。随后,铜川市王益区环保局对该公司下达整改通知单,并对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公司第一时间召开专项会议,找问题,找原因,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弘鑫钙业董事长孔庆强说,公司投资4500余万元,完成了环保整改工作,2个近2万平方米的物料大棚全部密闭,喷淋设施正常使用,公司也已经恢复正常生产和经营。

  “以前对环保工作不重视,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这次被公开通报后,我们痛定思痛,认识到环保问题不解决,企业就没有出路,企业要想长期发展,环保工作必须落实到位。”孔庆强表示。

  “挂牌督办、公开约谈、量化问责是实实在在的压力,在地方解决环保问题自身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强化督查带来的外部压力,能有效解决地方‘慢作为’‘不作为’的问题。”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过去地方查不到、不愿查、不敢查的问题都反映出来

  汾渭平原是我国PM2.5浓度年均值第二高的区域,仅次于京津冀区域。2017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的PM2.5浓度年均值达68微克/立方米。这里还是我国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区域。

  2015年至2017年,在全国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大背景下,汾渭平原PM2.5、PM10、二氧化氮、臭氧浓度却均呈上升趋势,优良天数比例逐年下降,呈恶化趋势。在今年前10个月全国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上,临汾位列倒数第一,西安、晋中、渭南等5个城市也在倒数20名之列。

  “强化督查不是来找茬、挑刺的,而是要切实帮助地方找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督查力度大、内容细,就像是对地方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体检,把地方污染底数摸清了,过去地方查不到、不愿查、不敢查的问题都反映出来。这将推动地方提升环保治理水平,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焦新学说。

  因为粉煤灰露天堆放、没有按照时限要求拆除燃煤锅炉,铜川华原新绿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被督查组公开通报。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建起物料大棚并投入使用,燃气锅炉也已投入使用。

  焦新学表示,铜川将持续发力,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6项重点工作,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发展路径上破解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汾渭平原11个城市今年10月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铜川,为38微克/立方米。从改善幅度看,8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其中6个城市降幅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进度要求。

  ■链接

  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

  为进一步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于今年6月11日启动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将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

  强化督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今年6月11日至今年8月5日,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第二阶段从今年8月20日至今年11月11日,汾渭平原11个城市纳入督查范围;第三阶段从今年11月12日至2019年4月28日,长三角地区纳入督查范围。

  “2+26”城市总体安排200个督查组,汾渭平原11个城市总体安排90个督查组,长三角地区以安排特别行动组为主,开展不定期督查。每个督查组现场督查2周,共安排21轮次督查。 

  (本报记者 寇江泽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