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全国首例被监察委通缉的官员

2018-11-08 01:01:1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为蒋兆岗在看守所。 马湛秋 摄

  “我的家乡元江盛产芒果,但芒果不是年年喜获丰收。好的年份花多果多,差的年份花多果少,而有的芒果树只开花不结果。这种不结果的芒果树被老乡戏称为‘空喜树’,就是可看却无果的树。如今的我就像‘空喜树’,风光一时,最终却给家乡丢了脸。”西南林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兆岗接受组织审查调查后,写下的忏悔充满了自嘲与悔恨。

  2018年5月11日,根据云南省监察委员会决定,云南省公安厅发布A级通缉令,对蒋兆岗进行通缉。这是省级监察委员会成立以来全国首例应监委要求发出的通缉令。

  一个大学校长为何会成为公安机关网上通缉的逃犯?是什么原因驱使蒋兆岗走上潜逃的不归路?一连串的问题,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5月30日,在通缉令发出后第20天,蒋兆岗在昆明市的藏匿点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云南省监委对其采取留置措施。

  日前,记者采访了蒋兆岗,54岁的他和通缉令上的照片相比判若两人,曾经乌黑的头发已变得花白。

  “这段时间想的事多,压力比较大,瘦了7公斤,人要是走到这一步,还睡得好肯定是假话,负疚感重,痛彻心扉……”蒋兆岗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述他滑入犯罪深渊的历程。

  曾经的荣耀如落花流水,如今的耻辱将伴终身

  “上学时吃过苦,考过文科状元,家乡人民夸赞,对我寄予厚望。如今我违法犯罪,曾经是家乡的荣耀,现在变成了耻辱。”蒋兆岗说。

  蒋兆岗出生在云南省元江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和弟弟分别是元江县1982年和1986年高考文科状元。

  1986年7月,蒋兆岗从云南财贸学院(现云南财经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2001年8月,因工作成绩突出,年仅36岁的他走上了副厅级领导岗位。

  2008年8月,他被选调到云南省政府担任副秘书长,对口服务时任副省长曹建方及其所分管、联系、服务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相关工作。

  “从2008年8月到2012年8月,是我人生中工作最繁忙、最充实、最辛苦、最努力,工作最受肯定的4年。”显然,蒋兆岗十分怀念当年那种通过努力工作获得的成就感。

  也是在那4年里,他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巨大诱惑,走上了权力巅峰、获得巨大满足感的同时,心态也渐渐失衡,思想开始有了变化。

  “为了攀附曹建方,甘当他的‘马前卒’,对他授意的事,就不顾一切地去做。自认为与他相比,自己是小问题,不算什么……好的没学到手,坏的慢慢被熏陶了,到头来,自己反而比他还腐化。”蒋兆岗忏悔道。

  任职期间,蒋兆岗多次违反政治纪律,大搞政治攀附,树山头、拉圈子。

  一方面,他千方百计攀附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的曹建方,在其“关心”下,2011年被提拔为正厅级领导干部,担任省农村信用社党委书记后,甘愿成为曹建方谋取私利的工具,为其充当“马前卒”“急先锋”“利益代言人”,在工程建设承揽、干部任用、职工招录等事项上对曹建方唯命是从。

  另一方面,他安插亲属、亲信进入省农信社各个重要部门和岗位任职,方便其获取和输送利益。严重污染了省农信系统的政治生态,使省农信社成为了窝案频发的腐败温床。

  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蒋兆岗的胆大妄为引起了省委巡视组的注意,省纪委有关部门也不断收到针对他的信访举报,组织多次对其进行谈话、函询。

  5月9日,云南省监委决定对蒋兆岗进行监察调查。得知消息后,他走上了逃匿之路。5月11日,云南省公安厅对蒋兆岗发出了A级通缉令。至此,蒋兆岗的人生走向了落寞。曾经的荣耀如落花流水,而耻辱将伴终生。

  六项纪律全违反,贪婪无度两面人

  在忏悔书中,蒋兆岗交代自己违反了六项纪律:“我违反政治纪律,从思想源头开始变节;违反组织纪律,从不愿受约束开始变质;违反生活纪律,从突破道德底线开始变坏;违反工作纪律,从浑水摸鱼开始腐化;违反群众纪律,从谋取私利开始滥用职权;违反廉洁纪律,从违纪到违法终致犯罪。”

  查阅蒋兆岗案的卷宗,显现一个鲜明的特点,六项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他项项违反,而违反生活纪律,是他走向毁灭深渊的助推剂。

  2010年初,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的蒋兆岗,在与朋友聚餐过程中,认识了未婚女性龚某,此后两人迅速发展为情人关系。

  为了满足包养情人的需要,蒋兆岗四处敛财。同时,为掩人耳目,他萌生了让龚某出境“躲风头”的想法。于是,他在利益输送人闫某的面前表露出想在新加坡买房的意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闫某心领神会蒋兆岗的意图,为他在新加坡购置价值300多万新加坡元的房产,并由其情妇龚某居住。为此,蒋兆岗利用职权便利,先后多次为闫某在承揽工程、贷款、出售办公楼等方面提供帮助。

  底线失守、欲望之门大开的蒋兆岗逐步发展到“欲令智昏”的程度,他毫无顾忌地违反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如一台敛财的机器,疯狂攫取着财富:为某公司总经理何某提供贷款帮助,收受何某购买的价值250万元的农信社股金250万股;为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某承揽省农信社“智慧农信”项目提供帮助,收受李某财物价值共计55万余元、美元3万元;为某大学职工姚某在贷款业务等方面提供帮助,收受姚某现金30万元……

  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蒋兆岗不仅收受贿赂,还违反组织纪律,打起了干部人事任用的主意,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收受下属姜某现金6.5万元、黄金500克,涂某某现金5.5万元,胡某某现金4.5万元,施某某现金4.6万元、美元5000元,唐某某所送银行卡30万元,李某某所送13万元……

  几年间,蒋兆岗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办理贷款、企业融资、承揽工程项目、干部提拔调整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谋取利益,大肆收受他人贿赂,折合人民币共计2750余万元。

  “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每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而蒋兆岗却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对党不忠诚,是典型的两面人。

  “‘纪律法律关键是自律,规章规定关键是规矩’,这些话台上我讲的多,台下我错的多。”“唯我独尊,不把组织放在眼里,不忠诚不老实,想用非组织行为和手段瞒天过海。”“正面的话,忠言逆耳的话,都不太听得进去了。自以为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耳塞,听任何话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经济上贪婪无度,生活上腐化堕落,政治上当两面人,这就是蒋兆岗的自画像。

  自作聪明拉拢腐蚀纪检干部,对抗组织调查踏上不归路

  2017年,云南省纪委根据相关问题线索,对蒋兆岗进行组织谈话。心中有鬼的蒋兆岗明显感觉到组织的视线正向其聚焦,生怕违纪问题暴露的他,越来越忐忑不安,开始一步步实施自认为天衣无缝的计划。

  他一方面安排情人龚某到新加坡避风头、悄悄退回受贿的部分财物;一方面隐瞒个人财产的申报,向组织推诿、隐瞒、否定相关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采取了找关系帮忙说情、向上级领导虚假汇报谈心的欺骗方式,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蒙混过关。

  更极端的是,他将手伸向了纪检监察机关,打起拉拢腐蚀纪检干部的主意。蒋兆岗通过工作关系认识了省纪委干部黄某(另案处理),通过吃吃喝喝、帮助解决黄某请托,他与黄某的关系越走越近。

  蒋兆岗向黄某展示的人脉、经验、能力,吸引了年轻而阅历浅薄的黄某,他渐渐地认为蒋兆岗是一个“可交之人”,在蒋兆岗的拉拢腐蚀下,黄某迷失了立场,充当起蒋兆岗的“内线”,进而为其“两肋插刀”、通风报信。

  得知自己被调查后,蒋兆岗一方面上蹿下跳、四处奔走,企图通过疏通关系为自己开脱;另一方面,他授意妻子以朋友名义,在昆明市区购买了一套公寓,准备出事时藏身用。

  5月3日,蒋兆岗在得知省纪委对他的审查还在继续时,便下决心要躲藏起来。5月5日到5月7日,蒋兆岗到安宁市躲了2天,后来在得知自己暂时安全的消息后,他又返回了家中。

  5月9日,正在参加学校活动的蒋兆岗打听到省监委将对他采取留置措施后,表面上假装镇定,坚持参加完活动,回到家后,他换了衣服,并把曾经与外界联系过的一部手机烧毁,当天中午便藏匿在自家车库中。

  “我在车库内吃下了20片安眠药,可能因为放的时间长了,安眠药失效了,昏睡了两天后,我又醒了过来。”在自家车库中昏睡了两天后,如惊弓之鸟的蒋兆岗在妻子的协助下,转移到事先准备好的公寓中。

  “在煎熬中度过的20天,那是非人的生活,怕被抓到,有点动静就紧张,很绝望;感觉有一个魔鬼般的声音在时刻呼唤:了结自己的生命,摆脱目前的状态。”蒋兆岗回忆自己的逃匿生活时痛苦地说。

  藏匿的公寓,只有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没有书籍、杂志,没有电视机、收音机,百无聊赖中,蒋兆岗把一份家电的使用说明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以此来打发时间。

  “我滴血的教训是:千万不要相信所谓朋友各种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千万不要被所谓朋友各种感谢、略表寸心的虚情假意和行为打动。”回忆往事,蒋兆岗痛心疾首、泣不成声。(本报记者 何咏坤 通讯员 李艳欣)

分享到: